(上接第1版)
开展活动。围绕群众需求,积极承接腾讯公益、爱满荆楚、向日葵等中省服务项目,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围绕大型赛事,专业化服务中国龙舟公开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羽毛球邀请赛、首届楚文化节等,高质量完成各类志愿服务任务。围绕社会热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环保宣传、植树造林、垃圾分类、文明交通劝导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在荆州蔚然成风。
打造品牌。持续擦亮雷锋互助社、彭国珍服务队、法律援助“春”字号行动等一批影响深远的志愿服务老品牌;打造推出“万家无暴”“长江大保护公安县在行动”“洪湖渔民感党恩”“社区红人”等享誉全国的志愿服务新品牌;帮扶培育四叶草、蓝丝带、贝恩等一批品牌社工机构,挖掘推介“致敬行善者”“新时代学雷锋青少年志愿行”“发现爱”“乐乡讲堂”等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探模式 促融合 提升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效能
探索邻里守望模式。围绕老年人帮扶、儿童托管、邻里互助等日常服务,建设汇集需求、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的“社工+志愿+社区”互助协作平台,实现日常服务快速响应。沙市区翠湖苑社区围绕清洁家园、家政服务、全能服务、情绪疏导等,梳理设计服务清单,分类设计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公益服务活动100余次,各类服务惠及全区300余人。纪南文旅区郢东社区汇总社区需求,就区内双职工、新业态群体家庭孩子托管需求,成立“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吸纳孩子家长、辖区院校教师、在校大学生等共计100多人,累计托管社区儿童700余人次。荆州区通会桥社区朱小红发动社区留守妇女,在街道和“缘虹梦”社工队支持下,成立社区爱心编织小分队,通过手工编织义卖,帮扶困难儿童家庭30余户,服务覆盖辖区居民342人。
探索个性定制模式。针对特殊困难群众,由社工专业赋能,设计专项方案;志愿者服务助力,提供精细保障,进一步提升对特定人群的服务深度和质量。同时,发掘慈善资源,设立养老专项资金,补贴老人就餐。荆州市四叶草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等特殊群体,依托专业社工与固定志愿者,承接省、市项目,开展标准化研究工作,为3万名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帮扶服务。监利市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推出“万家无暴”项目,整合妇联、公安、法院、民政和社会组织力量,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资金资助和安全服务,有效治理家暴问题。
探索应急守护模式。建立“社工+志愿者”应急响应机制,围绕突发事件和各类灾害,社工制定方案、沟通协调,志愿者具体执行、及时反馈,助力社会安全水平提升。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联动“小水滴”社工,聚焦危险预防和应急能力提升,进入学校课堂,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和应急器材实操教学,对安全隐患定点跟踪、及时排查,全面提升儿童危险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探索共创治理模式。通过小区议事会等机制,引导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框架,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松滋市玉岭社区邀请专业社工机构入驻,完善治理反馈机制,带动家庭和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沙市区十方庵社区引导居民组建“美丽天使”花卉志愿服务队,制定责任制度,实现绿植共享和花园美化共同守护。洪湖市乌林镇引入专业社工机构,通过共建协商平台、共办“邻里节”等活动,激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探索共享网格模式。就需求多、资源少的服务内容,整合区域内外部资源,建设共享平台,社工集中调度、按需分配,志愿者收集需求、具体发放,充分提高社区资源利用效率。荆州高新区打造“二十四节气”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社工和志愿者围绕传统节气活动,开展做美食、剪纸等共享活动,建设老年儿童快乐之家等功能区。公安县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难儿童帮扶工作中,依托专业社工网络优势和资源链接能力,争取场地、物资和培训师资,助力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
立机制 汇合力 规范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筹备成立荆州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广泛吸纳全市社工机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汇聚市直、县(市、区)和大学专业力量,制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常态议事机制,形成培训共育、项目共建、难事共议、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建立市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突出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解决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完善乡镇(街道)社工站管理机制,建立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指导,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各相关部门单位、各类企业积极参与的建管用一体格局。
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出台《荆州市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扶持激励办法》,在考证激励、“最美社工”宣传展示、行业先进推选、继续教育、实习实践等五个方面予以支持,对考取社工证的给予奖励。成立荆州市社会工作(社区治理)学院,与市委组织部、长江大学(社工专业)签订框架协议,围绕社工培训、志愿者专业培训、项目培育等重点,在社区治理创新指导、人才队伍培育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教育培训、实践实习的双向互动模式。实施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培训“扬帆计划”,邀请高级、中级社工和专业志愿者讲授个案、小组技巧,一线社工、志愿者分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经验。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成立“荆小爱”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基金,通过线上常态募集和线下集中募集两种方式,广泛筹措发展资金为社工项目、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所需资金列入部门预算,为专业培育、活动开展、项目运转提供必要资金保障。聘请专业人员指导各社工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申报承接中、省相关服务项目,积极争取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