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13日
第A011版:文艺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走进洪湖水乡

  □ 谢文辉

  走进洪湖水乡,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自港澳三十春秋,叶老归根返回故里,我见证了洪湖水乡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这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的翻天覆地,令吾不禁要为这片水乡颂上一篇美丽的赞歌。

  走进洪湖水乡的那一刻,虽然美丽的港澳时光难忘,但我依然回到了我深爱的湖乡。离乡别井的前夕,原本不起眼的新堤小镇,现在蜕变成了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洪湖城市。那宽阔的街道,两旁林立着高楼大厦错落有致,与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交相辉映,是多么灿烂辉煌。

  走进洪湖水乡,方知洪湖已是荆楚大地一颗灿烂的明珠。深厚的文化底蕴备受国人瞩目。那丰富的水产资源而闻名世界,特别是历史渊源的水乡文化,千百年来影响着荆楚洪湖鱼米之乡。洪湖水乡的人们,辛勤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忠恳地耕耘。从古老的渔船之歌,发展到岸边的高楼别墅,从封建的土菜俗食发展到富有特色的洪湖餐厅,这种举世闻名的水产文化,以至达到了洪湖水乡丰富多彩的历史之顶峰。

  走进洪湖水乡,这个古老而富饶的岸边,每一滴湖水,每一个随风起波的浪花,皆孕育着与水有关的文化。洪湖岸边的人民,也因水的湖乡标新立异,在政府与渔政的传承与保护之下,从而焕发出了一片新的生机。

  走进洪湖水乡,湖面碧波荡漾,水草摇曳,穿梭的游鱼跃舞成群,翠绿的林荫树道,观光游人来往不绝。那野生动物、自然植物与这湖光水色相交而映辉,无不呈现出一幅醉美之景象。

  走进洪湖水乡,湖区的繁荣,水乡的优美,自然环境的彰显与改变,让人眼前一亮。水文化的龙舟活动,让这渔歌对唱的端午更加活跃,参赛观光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五湖四海,挤满了岸边的荷花广场。这就是我洪湖水乡特色文化的魅力,并享有着国际不可忽视的盛誉。

  走进洪湖水乡,湖乡水的资源丰富宽广,得天独厚,每逢春秋季节,水乡的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鳝鱼、黑鱼、脚鱼、牛蛙、龙虾,种类繁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腌鱼、熏鱼、鱼干、虾干、龟甲等全做成罐头,畅销五洲四海,为湖乡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空前的活力。

  走进洪湖水乡,水乡的土地肥沃,莲藕的独特品质早已闻名天下,每到莲藕丰收的季节,尤为赢得广大消费者的热捧与喜爱,特别是那远隔万里的东亚、欧美等地早就隔年订货,使水乡的莲藕已成为世界各国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这背井离乡的岁月,殊不知故里的水乡如此变化万千:那内荆河、东荆河、排水闸,以及大湖管理、退垸还湖、湖堤拆围、包括退捕、禁捕,所有水域环境有着前所未有的极大改善与保护。诸如这些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让我洪湖水乡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展望未来,洪湖水乡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生态文明之力度。今我要为生我养我的洪湖水乡,颂上一篇美丽的赞歌:

  湖光潋滟水幽幽,绿盖婷婷曲意流。带露青莲尘不染,摇波玉杆鹭争啾。风吹菡菡舠穿浪,鱼戏蒹葭雁卧洲。一望无垠红映日,万园美景任君游。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