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佘海艳 通讯员 龚涌涛
日前,全省行政执法监督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现场推介荆州行政执法监督“三全三化”工作经验。
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近年来,市司法局有效履行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职能,坚持以法治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荆州实践为主线,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法治保障。
全要素、常态化开展源头监督,打好文件管理源头预防、事中审核和事后监督“组合拳”。市司法局有效加强行政执法源头监督,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文件备案审查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审查市政府转办的各类文件72份、协议14份,提出法律意见318条,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及时报备率达100%,合法率达100%。今年以来,全市共收集问题线索470条,立案监督430件,向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92条。督促有关单位在2个月内完成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目录的修订工作。该案例被全国人大法工委作为典型案例予以公布,同时入选中组部、司法部联合编印的示范教材。
全流程、规范化开展日常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市司法局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公告全市法定行政执法主体340个,为全市调整工作岗位、新增的执法人员换发证567个,注销93个,实现零误差、全覆盖;常态化指导水利、城管、生态环境等重要执法领域行政执法单位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要求,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均达到60学时要求,提升了行政执法水平;石首、江陵等地探索推动“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柔性执法新模式,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探索建立涉企“综合查一次”制度,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监督专项行动,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423卷;评查结果反馈至各行政执法单位,督促全面整改。
全贯通、多元化开展执法监督,拓展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市司法局创新“行政执法监督1+N”多元工作机制,构建“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合力监督”的“大监督”新格局。同时,聘请50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设立11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不断拓宽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实现行政执法监督、法律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社会监督之间有机贯通。
“行政执法监督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重要保障。”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和制度完善,全面纵深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全力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