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颖
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推动水环境系统治理,是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必答题,也是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小切口,更是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抓好工业园区水环境治理必须坚持“加、减、乘、除”工作法,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向发力,以良好水环境推动工业园区绿色发展。
“加”绿色发展,转变方式。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荆州是长江中游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战场,必须站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高度,直击“长江大保护”难题重点,实现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外源型发展动能明显减弱,必须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工业园区水环境承载能力,系统谋划水环境保护制度设计。走出一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产兴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减”污染因子,标本兼治。工业园区水环境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实际,一案一策,不断减少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根据园区雨污管网基础条件、企业生产生活实际,大力开展污水管网改造升级工程,做到企业污水全收集,管网运行全监测,达标处理全周期,采取“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污水处理方式,抓好雨污分流改造,解决雨污混流问题,改善水环境质量。坚持应急谋远、远近结合,既要加强当前园区存在水环境问题和企业排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更要加强园区规范管理,常态化检测巡查企业水处理,优化产业规划,规范项目入园环保准入评估和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倒逼环保投入、减少违法活动,不断强化企业环保自觉。
“乘”势抓共管,系统治理。水环境污染有其内在逻辑,即“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必须精准施策,打出一套组合拳。健全机制抓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工业园区“一把手”工程,整合环保、住建、水利、城管等各方面资源,建立横向联通、上下贯通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调度强督导,常态化会商,扭住具体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加强河湖长制责任落实督导,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坚持底线思维,结合园区水环境现状,制定水污染处置应急预案,确保发生突发事件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措施。通过对涉事企业及时有效处置,控制和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确保水环境安全。
“除”污染源头,科学管控。改善工业园区水环境,重点在企业生产生活规范排放管理,只有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强化水污染管控。实施雨污分流,全面加强企业雨污排放监管,督促企业完善内部雨水和污水分管网建设。加强排口管理,杜绝雨污混排,做好排污企业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污水全收集。同时,加强对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把关,做到达标纳管排放。严格监测管控,探索智慧水务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在企业污水排放口安装流量计、数采仪,重点涉水企业安装COD在线监控仪及在线监控设备。强化企业污水排放量监测,提高污水处理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专业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与环科院等专业机构合作,严格执行水质监测制度,强化数据分析和形势研判,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制止污染水质行为。解决园区污水处理专业化管理水平低、处理设施欠缺、运营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实现园区污水治理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沙市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