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晓华 通讯员 马琪
岁末年初,行走在荆州区川店镇广袤的乡村大地,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通达四方,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幅旅游观光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先楚底蕴与传统文化代代相承、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乡镇新画卷正在尽情铺展。
荆州古城西北隅的川店镇,地处“宜荆荆”几何中心,作为都市圈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显著,产业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川店镇在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锚定“强县、活镇、兴村、富民”总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面貌、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聚焦民生民情民意 谱写基层治理新篇
近年来,川店镇以服务群众、保障民生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好用活各类机制、优化完善各项措施,持续在“小视角”中破题、在“小切口”处发力、在“小问题”上托底,探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
——松园村充分落实“3+N”基层治理联动体系,搭建村委会+网格员+村民代表的三级网格体系,通过完善党员、志愿者等“多方联动”服务机制,建成“五员+”巡防工作队伍45人,在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文物保护、矛盾化解等社会治理中凝聚合力。同时,采取提早“预访”、主动“走访”、联合“研访”、定期“回访”四步法,针对辖区“六小”矛盾,开展全方位的排查,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在化解矛盾过程中还涌现出樊志高“老樊解烦”等积极投身到社会治理中的典型模范。
——张新场村依托“金豆工程”和“党建+清风张场积分兑超市”,结合村规民约实际科学地设置《党建+清风张场积分超市积分评定细则》和《金豆工程评分细则》。同时,张新场村以户为单位向本村居民发放积分存折,除基础分外,所得积分可在“清风张场积分超市”兑换各类物品。
——聚焦完善生产生活困难人员常态化关爱帮扶体制机制,全镇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湾组,开展“三看三问一宣传”“三保三防”和冬季防火百日会战等工作,逐户走访了解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实时掌握困难人员需求,积极协调解决困难,确保困难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管、难有人帮”。
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接下来,川店镇将以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激发内生动力为方向,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引导广大群众共建共享和美川店。
选优配强品质雁群 激活人才“雁阵”效应
走进川店镇紫荆村,村民们充实而有奔头地忙碌着,香樟树下的小鸡苗长势喜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农场正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如今的美好生活也有小熊的一份功劳。”“小熊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村民口中的“小熊”,就是荆州区人大代表、荆州市喵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小波。他提出的每一条建议,办成的每一件实事,都饱含着村民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紫荆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正不断提升。
“我本就是荆州人,浓厚的乡土情结让我又回到了这里,川店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我选择在这里落地喵象农场项目。”熊小波经过深入考察,将喵象农场的建设地点选在荆州区川店镇紫荆村九组。
喵象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薪酬+村集体项目入股”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以项目资金入股、村民收取土地流转金或入园务工的方式,带动本村80余人参与生产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农户们不仅能通过土地流转赚取租金,还能通过在农场务工获得工资,同时也能将自家养的家禽就近售卖,让农场加工集中出售,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这只是川店镇深入贯彻落实村级组织人才“雁阵”培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川店镇积极行动,聚焦选好“头雁”、引好“外雁”、育好“雏雁”,选优配强“品质雁群”,激活“雁阵效应”,为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筑牢基层堡垒。川店镇坚持高线选人,注重年龄、性别、学历等结构优化,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扎实、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人才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强化“一肩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
织好乡情“纽带”。利用春节、中秋等返乡探亲团聚的良好时机,通过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在外人才的联系沟通,汇聚乡贤智慧,积极投身川店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开展“外雁归巢”反哺桑梓行动,通过精准施策和广泛宣传,成功吸引大量在外优秀人才回归。
针对性结对帮扶。深入实施“青蓝计划”,建立导师帮带制度,由经验丰富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一对一”帮扶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帮助“新兵”快速蝶变为“精兵”,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抓实干部储备。严把后备干部“年龄关”“学历关”,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深入摸排在村能人、在外人才、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等各类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库,缓解村干部“后继乏人”之忧。
推动农文旅融合 撬动文旅经济发展
吃楚菜、做楚陶、住土窑。今年国庆期间,位于川店镇的金家窑·驿慢生活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品美食、赏美景,领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郢城泥陶”的独特技艺,感受着小木屋里扑面而来的文化艺术氛围,心旷神怡。
“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政策,我觉得我应该回来创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更漂亮,让更多的游客过来体验我们的乡村生活。”金家窑·驿创始人舒哲颖介绍,2016年,他回乡创办了金家窑驿慢生活景区。建设期间,各级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土地规划和基础设施等难题都得到了有力解决。
为了让“郢城泥陶”项目得到充分发展,2023年,“金家窑·驿”与川店镇双堰村共同投资建设“荆州非遗文化研学”基地。2024年,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合作,成立“乡村振兴研究基地”、“荆楚神话开发研究基地”,将“金家窑·驿”打造成中部乡村振兴的又一标杆、荆楚文化传播的又一高地。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川店镇围绕建设“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目标,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思路,以特色苗木产业为“底色”、传统荆楚文化为“底韵”擦亮乡村文化旅游“亮色”,聚焦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思路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的“三项举措”,着力招引培育了一批关联性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文旅项目,催生了一批以喵象农场、金家窑·驿、楚王车马阵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了川店镇“串珠成链”式的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进绿色风景与人文美景交相辉映。一方面,立足川店资源禀赋,将乡村风景、荆楚文化、苗木景观充分利用起来,依托楚王车马阵景区,以项目建设为统领,重点做好429省道、271省道、荆当旅游公路等旅游通道沿线美化工作,借助交通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统筹生活、生产、生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以及路和村庄的系统性综合治理,鼓励群众自发开展乡村特色小微景观打造,促进乡村旧景“亮新意”,实现入村见绿、进村有景。
沃野织锦绣,乡村竞芳菲。未来,川店镇将持续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川店担当,进一步加强项目招引、做强产业支撑、活化资源利用,努力把川店打造成为功能更加完善、形象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产业强镇,为奋力谱写荆州高质量发展新篇交出一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川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