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衡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要想改变非常难。年纪越大,思维习惯越多,也越难改变。尤其老年人,几十年形成的习惯,一朝一夕间难以改变,甚至一辈子都无法改变。要不然怎么会有老顽固之说。
不改变或者难以改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首先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没错,压根不想改变。思想上他不想改变,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改变。二是客观条件或环境的影响,或者说某种思想已根深蒂固,总会不自觉地跳出来。或许在旁人的劝说下,有了改变的想法,可真正做起来时又忘了。
当然,思维习惯也不全是有害的,更多的时候其实是有益的。无论我们学习国语或者外语,之所以要反复听读,其实就是锻炼思维习惯,确切地说就是说话习惯和听闻习惯。比如我们一听到“Green life”,就知道绿色生命的意思,而且能够轻松地读出来。
学车也是如此,无论是汽车还是自行车。如果问你,驾驶汽车在不同的弯道上行驶时,应该将方向盘分别旋转多少度,恐怕没有人能确切地说出来,但可以做得很好,完全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或者说是久而久之形成的习惯做出来的。刚学自行车的人,龙头要么太靠左要么太靠右,而当你要扭正龙头时,又往往要么扭正得不够,要么扭正得过头,很难把握分寸。那是因为没有形成娴熟的操作习惯,导致自己手忙脚乱罢了。
思维习惯指令一个人做出行动,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行为记忆。医学上把类似这种现象叫作条件反射,是后天慢慢形成的。非条件反射则与生俱来。例如眼睛或睫毛碰到物体时,会不自觉地眨眼睛,这就是非条件反射。在山林里遇到豺狼虎豹时,会设法躲避起来,则是条件反射。而婴幼儿因为不知道猛兽的危险性,也就无法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和行为记忆,自然不知道躲避。
我们要利用好思维习惯与行为记忆带来的益处,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生存能力;我们也要规避思维习惯与行为记忆的害处,摒弃不良习惯,纠正错误行为;以良好的心态,健康的思维,正确的行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