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01日
第A008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市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 市人民法院院长 郭鹏

  2024年,市法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法院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推动各项工作提标、提速、提质、提效。截至11月30日,共受理各类案件5707件、结案4733件、法官人均结案112.69件,分别同比下降7.89%、11.88%、16.08%;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等多个审判质效核心指标同比向好,实现了“案件数量降下来和审判质效升上去”。

  狠抓执法办案,答好公平正义法治答卷

  严惩与深治结合,维护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审结涉恶案件1件3人,严格落实涉黑涉恶案件“一案一整治”,向行业领域发出司法建议2份。从严打击毒品犯罪,发布五起涉毒品犯罪案例,提升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坚决向电信诈骗亮剑,一干警荣获“全省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成绩突出个人”称号。依法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

  定分与止争兼顾,强化民生权益保障。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深化家事审判改革,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关爱未成年人提示》等制度。

  监督与支持并重,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注重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共受理各类行政案件49件,审结45件;其中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26件。联合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建立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室,实现诉前联动预防、诉中协调化解、诉后规范引导,行政诉讼案件调撤率36%。

  聚焦护航发展,答好服务大局担当答卷

  精准开展营商环境“主动战”。深化府院联动,合力助推破产案件审理提质增效。在“创新小切口改革”上狠下功夫,探索“道交一体化”纠纷处理机制,设立“道路交通法庭”。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活封活扣”“分批履行”等方式助企纾困解难,“放水养鱼”效果持续显现。探索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制度,并对常见合同纠纷设置要素表,让涉企评估更精准。开展“司法服务进企业”活动,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常态化入企服务,走访调研包联企业20余次,全力为企业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被荆州中院评为营商环境先进单位。

  积极投入诉源治理“升级战”。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参与共同缔造,扎实推进“无讼村居”创建,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积极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新滩法庭“网圆圈”工作法成为荆州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释放鲜明导向,答好司法为民初心答卷

  质量优先,努力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公正。注重完善监管措施,持续加强对审判权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率先在荆州法院系统实行“阅核制”。强化业务指导,完善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把关机制,深化类案强制检索,加强“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裁判文书网”等业务平台应用。注重审管意识,强化案件全周期管理,从严审限管理,实行审限变更线上线下双向审批制度,压缩案件材料流转时间,审限内结案率为95.31%,上诉案件移送时间为50.63天。

  重视效果,努力让当事人感受到便捷服务。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应用助推审判模式变革,加强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建成案件管理中间库,逐步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全流程优化诉讼服务,“诉讼服务一码通”正式上线,真正实现诉讼服务“一码通办”,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夯实自身建设,答好队伍建设忠诚答卷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准“方向盘”。牢牢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主动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报告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重大案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定法院工作正确发展方向。

  以司法能力建设为基础,激活“内动力”。加强队伍内部轮岗,激发队伍活力。常态化组织教育培训、业务技能、文书评选、青年干警读书会、司法警察实战化训练等活动,依托“人民法院大讲堂”“中原法治讲堂”“法官大讲堂”等线上线下平台,提升队伍能力水平。

  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关键,筑牢“防火墙”。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常态化开展新入职、新任职人员廉政谈话,组织法官、法官助理到汉江监狱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做到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

  自觉接受监督,答好群众满意公信答卷

  始终把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作为做好法院工作的有力保障。坚持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要案情及时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不断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机制,积极探索“法官主动对接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推动法官能动履职;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审判执行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积极参加政法系统“警民恳谈会”,多渠道、多维度听取代表委员声音;认真抓好审议意见落实,将人民民主落实到司法实践各项领域全过程。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检察监督。

  2025年工作安排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政治忠诚。

  ●持续依法履职尽责,服务保障大局。

  ●持续树牢人本思想,践行为民宗旨。

  ●持续兼顾公正效率,狠抓执法办案。

  ●持续加强能力建设,锻造过硬队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