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质朴的外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雕塑艺术,更是对生活的写照、情感的寄托。近日,《好人开讲》栏目刊播了荆州泥塑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奎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各个地方都有泥塑文化。荆州泥塑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奎介绍:“荆州泥塑技艺,从出土文物和博物馆的展品来看,至少有7000年历史。”
荆州本土黄泥湿润柔软,可塑性强,泥塑作品多表现楚国故事、重要历史人物,具有浓厚的楚文化风味,唐奎说:“这就叫文化DNA”。
传统泥塑直接用泥定型上色,讲究三分塑、七分绘。泥塑技艺发展至今,已开始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力求让作品形象更准确、保存时间更长久。
唐奎说,完成一件作品的第一步是设计,画出素描稿;第二步是泥稿,这一步最关键;第三步是翻石膏模;第四步就是铸玻璃钢或铸铜。内核肯定没变,但现在技术进步了。
今年55岁的唐奎,已与泥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10岁的他在捏着泥土玩耍时,被母亲发现了雕塑方面的特长——对造型细节把握准确、专注力强。
在家人的支持下,唐奎开始向专业老师学习绘画,同时自学泥塑。那时,学习资料有限,没有人教泥塑,他就自己研究。1998年下岗后,他曾外出打工,在潇湘电影制片厂做道具。
后来,凭借对雕塑的喜爱,唐奎又四处求学,广泛拜访荆楚雕塑名家,与美术、书法、摄影、民俗、装饰界的同好们交流互动,不断丰富自己、开拓眼界。
2009年,唐奎创立荆州市大唐盛世雕塑艺术有限公司,先后获得“湖北省工艺美术技术能手”“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铜奖”等荣誉。
2023年,荆州泥塑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唐奎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作为非遗传承人,唐奎肩上最重的责任就是“传承”二字。他说:“现在年轻人选择太多了,艺术本来就是小众的事,泥塑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培养周期也比较长,不光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还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审美能力。”
为让更多人了解荆州泥塑技艺,唐奎开设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账号,发布泥塑相关短视频,吸引了5000+粉丝关注;同时,积极在社区、高校开展体验宣传活动。去年暑期在9个社区开展活动,上完课的小朋友都不愿意离去,纷纷询问下次学习时间。
2024年,唐奎受邀在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开设泥塑选修课程。据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党支部书记谢东介绍,泥塑课程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喜爱,学生们已创作出500余件泥塑作品。
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荆州泥塑,是唐奎最大的期待。他希望学生们能把泥塑技艺传承下去,也希望泥塑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编辑观点:
泥塑,这一古老而迷人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期待相关部门、学校和非遗传承人进一步携起手来,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让更多人爱上非遗,并通过匠心传承非遗技艺,让传统瑰宝绽放新的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