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03日
第A004版:江陵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江奔流新潮涌

  □ 通讯员 方圣洁 黄洋

  开栏语

  碧水东流,江湖安澜;流星赶月,只争朝夕。

  近年来,江陵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之中努力探索,而立之年的江陵更显豪情万丈、气象万千,更是顺势有为、积极作为。

  即日起,本报推出《荆江的回响》专栏,报道江陵在工业发展、长江禁渔、乡村振兴、岸线修复、交通物流、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新成就。

  身傍长江,立足荆江,一个全新蝶变的产业强城正在崛起。近年来,砥砺奋进的江陵人耕云种月、步履铿锵,围绕“两基地一枢纽”功能定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发展示范区,将这片土地打造成长江经济带上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宝地、宜居的乐园,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始创于1979年的江荆消防,位于江陵经济开发区城东工业园区,是目前全国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生产能力最大的灭火器生产厂家之一,更是与江陵共同成长的本土老牌企业。

  湖北江荆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刚搬入园区时,企业很少,配套设施也不是很齐全。如今,园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年,江陵经济开发区在一片荒地上破冰起航,从此洒下了广大劳动者辛勤的汗水,镌刻着历届领导者的运筹帷幄,闪现着各位创业者奋斗的身影,涌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厂,并成功入列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仅城东工业园区,就进驻企业73家,基本实现项目满园。待合聚二期工程主体研发楼完工后,整个合聚研发人员接近100人,达到行业顶配。

  从城东工业园、到沿江产业园,再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三驾马车”共同形成江陵工业园区“一区三园”格局。2019年,江陵县化工园区谋划设立。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江陵县出台《江陵县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施方案》,圆满完成沿江1公里内所有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2023年6月,成为全省第一批认定合格的化工园区。同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被列为全省“现代煤化工重点示范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江陵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面积为27.3平方公里,产业发展方向为:利用浩吉铁路带来的煤炭和地下的卤水资源优势,以煤化工、盐化工企业为龙头,生产出大量的基础化学品后,向下游延伸发展尼龙、功能性树脂、可降解塑料、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产品。

  为高质量发展计,向中部崛起谋。在江陵,工业经济发展的成色几何? 看数量——江陵工业总产值164.8亿元,工业投资60.43亿元。园区入驻企业170家,规上工业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3家。看质量——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全市第一方阵,被纳入首批“科创湖北”试点县,创成省级创新型县。看标杆——2023年,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在江陵落地投产,总投资460亿元,仅半年时间,就完成产值37.2亿元,带动产业完成产值51.2亿元。

  以华鲁恒升为依托,江陵围绕华鲁恒升主导产品的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开展产业招商,逐步形成延链、补链、强链效应。

  江水滔滔,铁牛巍巍。循着江陵工业经济发展的足迹望去,完备丰富的产业链和多个产业集群的优势,构成了江陵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底盘;“铁水公空”四位一体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最大优势。立足新起点,谱写新篇章,江陵人民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大干、快干、抓紧干、拼命干,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湖北实践江陵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