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 川
关于现代工业生产以及工匠精神的题材,在中国诗坛当代诗人当中的书写者不算太多,所以能够花费精力去涉猎的诗人,也是很有勇气与胆魄的。因为题材的特殊性与专业性,所以就要求诗人们必须深入生活、触及那些局外人还不太了解的工业生产细节与流程及规则。从枯燥无味的机器轰鸣或紧张有序的现代化工艺流程中,诗人能够专注且抓住那些触动心灵深处的语言加以表达,确实令人赞叹。
经验告诉我们,一切流于表面陈述与外部简介的工业诗,是无法打动诗人自己及众多读者的,必须在更深处的灵魂挖掘力度与强度上,找到支点与突破点。卫华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长期与各类企业打交道。经常深入工厂车间一线,很了解实情,可谓是占得先机,所以从他忠实记录内心感悟的工业诗歌中,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他的专心、用心与诚心。
现场见闻与旁观者的道听途说是截然不同的,卫华似乎在心湖早有写工业诗的冲动,他在工作之余,认真记录与整理的那些场面与时光,成了心头的结,现在写出来了,也发表出来了,就觉得是一种义务或责任,或者说是一种使命或担当,不妨,我们来分享其中一二。
“每一条雪白的精灵/都有颗慈悲为怀的心/那些小心翼翼/所表达的谨慎、谦逊/都是细致入微的/高温是最直白的爱情/所有千锤百炼/成就的厚重/在这里/以吸水性和通透率/做隔音或防震的佐证/变化多端的诡异/在物理层面/逍遥自在”(《化纤》)
众所周知,“在当今的工业化社会,化纤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已经被广泛运用。它不仅在服装、家纺领域,还在建筑、化工、航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优点是轻质、柔软、易加工、耐腐蚀等。”诗人独辟蹊径,起笔就是用“雪白的精灵”来赞誉,接着写“高温是最直白的爱情”,然后是“以吸水性和通透率/做隔音或防震的佐证”,层层递进,慢慢剖析,逐步将它的诞生与辉煌历程,展现的淋漓尽致,读来令人赏心悦目,诗人用词不生硬,不造作,布满诗情画意。诗人又将它的大场面与细微处结合起来写,虚实之间,顷刻之间,诗意在已经跃然纸上。
“指导书配备到位/方法和量具的和睦至关重要/量程之内的爱/不能无视/性能不会缺席/标签的醒目和追溯性一样/傲视群雄/过程完美的层别里/选择对特性的关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质量高于一切的真理不变/系统分析的光环下/每一步精准的关切深得真传/最后的关必须把牢/放行的谚语/在延续的满意度中/拔得头筹”(《成品检》)
产品检验,是检验工业成品的合格与否的最后一道程序,产品是优良品还是残次品,在此关口中,会立马显现。诗人在该首诗歌中,采用了行云流水般的流程叙说以及充满诗意的意象选择。比如指导书,量具,标签,与质量,放行,满意度等等,都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补充互相印证且缺一不可的。诗人的叙说,是轻松的,而诗歌内核元素中细节的丰满与立体感,却栩栩如生,扑面而来,令人难忘。
“事先埋下伏笔/用一根丝的情话/来比喻专一/游离的画面越朦胧/唇齿相依的暧昧/就越浓烈/气压必须保证/否则前进的动力会打折/一字排开的景观/值得鼓励/点与点的吻合口/那些表面的痴情或爱意/跟随光的脚步/在平衡的战略上/藐视群雄”(《焊接》)
这首《焊接》,我们并没有看见电弧之花四溅的工作场景。诗人的切入点是“一根丝”,他将焊接的过程,比喻成爱情中的一段小插曲一个小过程,可谓用心良苦,刻意营造。如何把一首诗歌的闪光点、亮点呈现在我们面前,看来卫华是有备而来的,他将刻板的工作程序,写出意趣来,写出情境来,确实是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也就是术业有专攻吧。“那些表面的痴情或爱意/跟随光的脚步/在平衡的战略上/藐视群雄”,末句,有峰回路转,也有意蕴猛然提升的成份与质地。
纵观卫华的好多工业诗,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在灵感的闪电之上,瞬间就能抓住那些呈现的点与面,那些光芒与温暖。另外,他长期地专情与执着于工业诗,遵从内心的无数次召唤,自发拒绝那些流行的人云亦云的语言樊篱,终于在时光的见证下,开出了绚烂的令人刮目相看的诗意之花,值得欣慰与感动。是的,工业风骨与匠心精神,都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需求与反映,我相信他在此类题材的创作道路上,还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