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罗敏)2024年,市政协深化为民履职实践,发挥联系广泛优势,推进基层协商品牌建设,增强民主监督实效,积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切实服务群众之需。
市政协切实加强民生类提案培育,引导委员积极为群众关切发声,共立案民生提案18件。联合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着力办好“民生件”,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建议》提案,推动建立“医养结合床位按需就地转换”机制,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签约合作机制,惠及3252名65岁以上老人;推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退役军人优待证免费乘坐公交车、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得以解决,使“民意”变“满意”;推动老旧小区电梯安装与管理提升、农村客运线路优化、城市安全管理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暖心事”有序办理,让民生实事建议“落地有声”。
市政协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将民生议事作为政协基层协商的主阵地,引导基层政协组织,围绕农村电商发展、乡村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秸秆禁烧等基层民生事项开展“一线协商”活动27场次,推动解决基层矛盾23件,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让协商民主充满“烟火气”。
市政协引导委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当好民生监督员。积极推动270名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下沉基层一线开展“双服务”活动,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6条,助力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