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10日
第A015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龙舟号子震天响

  □ 彭桂生

  市作家协会在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厅召开换届以来第一次《“相约春天 追逐梦想”2024年会》,会议盛况空前,丰富多彩,别开生面。为了烘托会议气氛和调动与会者情绪,会前,筹委会议定由会员代表上台表演一个自创节目,经反复斟酌,选择了以江汉平原颇具监利地方特色、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划龙船,原汁原味搬上舞台,节目定名“龙船号子”。

  征求意见后,竟有几位六十岁左右的会员表态参加,其中还我有这个古稀老人,跃跃欲试。有人不解,问道:“是什么撩拨了你的‘少年狂’,想如此疯狂一把?”我笑道:“盛世华诞,作协盛会,我不去显显众,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上舞台耍疯了,为了作协我甘愿拼了老命。”是啊! 人生难得一回搏,这就是一种不服输、不示弱、不放弃的龙舟精神。

  时间迫在眉睫,于是迅即组成了演出团队,短短两天排练紧张。尽管有的居住乡下、有的忙于生计、有的家事缠绕,但都义无反顾放下手头活,聚集在一起,一丝不苟地认真演练起来。节目导演是被称作“亚洲龙舟第一号手”的夏昌宏先生,龚场镇人,从小跟着长辈学习划龙舟,养成了这一兴趣爱好,多年来连续组织并参加在西安举办的端午龙舟活动,被一致称赞为“西漂龙舟第一人”。他还受中华龙舟大赛组委会邀请,多次为大赛吹号擂鼓助威。也为家乡的龙舟竞赛活动献计出力,培养了众多划手。他皮肤黝黑、声音洪亮,中等身材,鼓鼓墩墩,举手投足充满阳刚之气。在排演场,他使出浑身解数,不厌其烦,言传身教,还从家里搬来桨叶、锣鼓等家伙什。作协资深会员张必林担任领队牵头,他不但亲自参与,还克服自家困难,借服装、搞后勤,忙得不亦乐乎。

  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九位桡手演员身着统一服装、戴着红色太阳帽、系着红丝带,动作整齐划一,雄纠纠气昂昂入场。舞台上,田时红领唱:“响鼓啊、开头啊,龙嚯彩嚯;齐心哪、合力哟,幺嚯火呀!”桡手和唱:“划花儿,龙彩嚯,划、划、划!”一时间锣鼓喧天,号声嘹亮,领唱者有板有眼的吆喝声,众人划桨的抢标声,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监利作协:加油、加油!”的口号声震耳欲聋,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将会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演出获得了意外惊喜和成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许多地区普遍存在。唐朝时,竞渡比赛场面就已经十分宏大。到了明清时,龙舟赛更为盛行。端午这天天气晴朗,河湖两岸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前来观赛助阵、观物赏景的人流如潮,比肩接蹱。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只见划手们以旗为指挥,听鼓点划桨,沉着稳定,不乱阵腳。紧密的锣鼓一敲响,龙舟便直飞而出,如离弦之箭,随着激昂的鼓点,腾蛟起凤,浪花飞溅,劈波斩浪,所向披靡。两岸数万观众心潮澎湃,呐喊声、欢呼声、击打声响成一片,震天动地,形成了一幅“划桨争标舟鼓震,健儿竞渡众欢腾”的壮观画面。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2010年,成为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的起源,主要认为是为了纪念屈原,早已形成共识。早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他面对楚国贵族腐败,痛心疾首,不畏权势,大胆谏言,提出了改革内政、建立法制、举贤任能、外交上联合抗秦等政治主张。不曾想触犯了统治阶层利益,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和楚怀王宠姬南后郑袖为代表的贵族势力的反对,楚怀王刚愎自用,听信馋言,放逐了屈原。屈原内心无限悲痛,郁郁不得志,他从楚国郢都出发,在夏浦陵阳一带漂泊无定。后来到离湖(即今监利荒湖农场场部所在地毫口一带),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写下了光照千秋的诗篇《离骚》《九歌》和《九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郢都,楚国危在旦夕,屈原见大势已去,心灰意冷,含恨在湖南长沙附近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以身殉国。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划着船只自发打捞。追至洞庭湖时仍不见踪迹,楚国百姓仰天长叹,悲痛万分,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划龙舟比赛的日子。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后投粽子、包子于水中,以饱鱼腹,防止大鱼伤害屈原遗体,以示缅怀。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文化名人,屈原与哥白尼、拉布蕾、何塞·马蒂名字比肩并列。监利人民更没有忘记这位爱国诗人,遂在此设馆治学,专攻《离骚》。史称“离湖读骚”,并成为“容城八景”之一。

  监利本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稻花飘香、莲藕满畈,鱼跃鸟欢、风光旖旎且充满诗情画意的水网湖区,素称“鱼米之乡”。湖泊纵横交错,河渠星罗棋布,举办龙舟竞赛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尤其是监北的黄歇、分盐、龚场等乡镇,历来都有划龙舟的习惯,每个村都备有一到两条龙船。每到端午前,外地打工的村民包括做生意的老板都会提前回家,演练划船,筹资捐款上十万元,有的村还设立抢标奖金,奖励获胜的龙船。近几年,监利玻铝集团都投资组织开展这项强身健体、竞争超越、团结合作的文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们发扬敢拼敢闯、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精神。人们通过赛龙舟的方式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事事如意、护佑平安。

  参与舞台上的民俗表演,让我特别激动和兴奋,仿佛真正体验和感受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龙舟大赛。那鼙鼓猛击、龙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激烈场景,无不让我热血沸腾。龙舟竞赛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和启示。

  一是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今龙舟赛活动并不是男人的专利,也出现了女子龙舟队。他(她)们都是一群生龙活虎、血气方刚的男子汉和女强人,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奋勇争先,决不退缩,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二是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赛龙舟是一个团体行动,需要整只龙舟上的所有人齐心协力、同呼吸共划桨,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展示出团结一心、步调一致的精神面貌和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特征。

  三是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精神。龙舟竞赛时,不同队伍之间展开激烈竞争,选手们全力划船的场面,能够激发观众的情绪和斗志。两岸观众的呐喊助威声,也无形中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勇气和大无畏的气概。

  四是传承文化、发扬光大的精神。赛龙舟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意义非同小可。其鼓乐队伍、舟形装饰等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勇敢、刚强、协作的精神,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

  赛龙舟这一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从一种宗教祭祀活动演变为兼具竞技性和娱乐性的体育赛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而且后继有人。同时,赛龙舟也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积极奋争、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我们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龙船号子”无疑是进军号令、战斗鼓点,狭路相逢勇者胜,逆水行舟当自强。这正是:“榴月鼓声,群舟竞逐,承屈子精神,家国情怀当永记;樵山诗韵,一岭雅吟,喜故乡锦绣,中华气概定长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