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全同
塔市驿,因江畔有塔、塔下成市、市中置驿,而得名。
“驿”是古道兵站。主要是传递公府文书以及军事情报的人或往来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地方。
“市”是交易场所。外来生产、生活用品与本地农副产品进出,多在此集散。
“塔”是特定建筑。承载着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
据史书记载,塔市驿始建于宋朝,当时人们在山岭上建起一座白塔,以镇长江水患,但不知毁于何时。
塔市驿行政区划,之于监利,乃“骨肉同胞”
清末民初,塔市驿被划为湘鄂两省的华容、巴陵、石首和监利四县管辖。其中,华容管辖弯里街,巴陵管辖仓矶口街,石首管辖上矶头街,监利管辖下矶头街。
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南军政委员会对石首、华容两地行政区划面积调整时,将石首操军、塔市驿等多地划归华容,又将华容高基庙等地划归石首。
1951年,国家水利部、中南军政委员会与湖南省水利局协商,由监利县在华容县塔市镇弹子山开采块石,用于长江荆江大堤护坡。监利县驻塔市驿采石山场应运而生。
1986年前后,经国家建材局402地质队钻探勘查发现,该处优质花岗石储量达45亿立方米,被国家建材局列为石材出口基地。
鼎盛时期,监利县驻塔市驿采石山场职工达五百多人,还有近千名外埠工在塔市采石场打工。运送石料的华航、监航、石航的上百条货船,常年来回穿梭塔市驿码头。
以前,有纤夫帮忙逆水行船;有“渡船佬”为过江人员摆渡;有马夫为陆行客人提供交通方便的塔市驿小镇,日渐繁荣又新生一些营生行当:有挑水工为镇上人家提供长江饮用水;有柴炭工为小镇供应烧柴木炭;有挑夫为商客接送货物上下船。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监利人在采石山场安营扎寨、干事创业、繁衍生息。坐落于弹子山下、繁鲢湖旁的监利县驻塔市驿采石山场子弟学校,也办得红红火火。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采石山场及子弟学校相继停办。
塔市驿码头今非昔比。塔市驿港属岳阳港华容港区塔市驿长江作业区,是华容重要的通货港口。正在建设1个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散货泊位和1个件杂货泊位,并配套建设码头物流园,设计年货物吞吐量为件杂货37万吨、散货350万吨,总投资1.5亿元。
铁路专线穿境而过。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属浩吉铁路在湖南省境内的重要疏运系统项目,总投资28.3亿元。储配基地建设铁路专用线,从松木桥站接轨延伸至洪山头站,横穿塔市驿部分村庄,已开通运营。
塔市驿经贸活动,之于监利,乃“源头活水”
塔市驿人,喜欢赶监利的街。
有的是来监利做客。古往今来,两地联姻众多。每年大年初二,湖南的船和湖北的船,满载着对方的女儿、女婿在江中相会,两船放缓速度、鸣笛示好,乘客挥手致意、笑脸相迎。一年四季,有事没事,也会三五成群,慕名“监利早酒”而来,喝上几杯。
有的是来监利购物。计划经济时代,塔市驿的人会结伴,到监利的楚天楼、华侨商场、电子大楼,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大宗商品。现在家里有红白喜事,也常常在监利的天府庙大市场、华中农商城,批发肉类、鱼类和新鲜疏菜。逢年过节,也在监利市场“扫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监利人,喜欢爬塔市驿的山。
每逢春暖花开,监利市民不约而同,开着私家车,向对岸进发。或去塔市驿爬山、或去桃花山赏花。
无须预约,在鄢铺轮渡码头,十有八九会和熟人、朋友、同学不期而遇。
等轮渡间隙,大家争先恐后到“小梅沙”游玩打卡。干净、细软的鄢铺沙滩,赤脚行走是一种享受。适合户外群体活动,可以放风筝,烧烤露营,亲子一日游等,俨然成了热闹的天然游乐场。
近几年来,监利市委、市政府持续推动的监利至华容公铁两用大桥、监利至华容高速公路、监利至华容铁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让隔江相望的塔市驿近水楼台先得月。
修桥者,度千万人;铺路者,利万千人。
定位于建设长江中游创新型中等城市和荆州市域副中心的监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成功迈上425亿元台阶,发展能级与质效大幅跃升,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与此同时,监利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监利、岳阳“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全市跨省事项的证照材料进行梳理,将电子证照标注为“免提交”,通过电子证照支撑,初步实现材料共享共用,将跨省通办事项拓展到175项,涉及医疗、税务、社保等各民生领域。
地处湘北“桥头堡”的塔市驿人民感同身受。
一位在监利玻铝产业园务工的塔市驿人,受益于监利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毅然决定在监利买房定居。他在朋友圈里声情并茂地讲述“我和我的监利”,实现了从热爱监利、选择监利到拥抱监利的“三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