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17日
第A012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桥市镇双建村扎实推进反修河小流域综合治理——

河清水畅岸绿 环境美促进产业兴

  □ 通讯员 潘若泰 陈蝶

  近日,洪湖岸边的反修河迎来华丽蜕变。曾经污水横流、垃圾遍布、杂草丛生的“问题河”,在桥市镇和双建村整合资源、干群携手“共同缔造”下,已成为河清水畅岸绿的休闲胜地。

  冬日暖阳下,反修河亲水平台人气满满,垂钓者悠然自得,锻炼者活力四射,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推进徐徐展开,为当地群众的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亮丽一笔。

  反修河位于桥市镇双建村,覆盖人口1835人、耕地4000余亩。此前,河道淤塞严重、水质较差,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要想水清,必先治根,群众思想不转变,花再多功夫也是治标不治本。”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一场场号召“扫干净、清沟渠、改旱厕”的小组会、墩台会相继召开,一次次针对“钉子户”的走访座谈成为常态。经过近半年努力,反修河沿线215座旱厕“一扫而光”,每家每户门前都配上了环卫垃圾桶,房前屋后焕然一新。

  2024年,桥市镇委、镇政府整合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四好公路”等项目资金700余万元,围绕反修河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从此,反修河开启了“美颜”模式。

  “现在水清了,河岸两旁也变得干净整洁,我们住在这里很舒心,全家人都会主动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环境。”双建村9组村民龚秋凤说。眼下,河道两旁居住的村民们都行动起来,自愿承担起了河道沿线的管护和清扫责任。

  在反修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双建村积极用好“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坚持“有事商量、大事共办”,从改造治理前期的意见收集到现在的共管维护,群众改变了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解锁了长效管护的“幸福密码”。

  一河清水不仅改善了双建村的人居环境,更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双建村在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的同时还统筹发展“小流域+”特色产业,以反修河边的刘氏祠堂为载体,梳理整合乡风民俗、农耕文化、乡贤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成功引进双建村水产品交易市场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4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将每年增收15万元,双建村乡村振兴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

  下一步,桥市镇委、镇政府将以反修河治理为示范,以点带面,围绕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因地制宜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全面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