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23日
第A004版:江陵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江陵锚定“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工作目标——

加快推进流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 通讯员 施慧敏 倪章宇

  自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江陵县锚定“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工作目标,以严格举措构筑水生态屏障,以严厉手段强化水污染防治,以严密法治提升水环境质量,积极探索洪湖流域治理新路径,加快推进流域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4年9月以来,江陵县的省控姚集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及以上,河湖面貌、城乡风貌持续改善,水质稳定向好,美丽江陵愈发动人。

  加快项目建设 优化人居环境

  在荆江大堤左岸,白柳渠引水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赶在春节前完成出水和进水箱涵全段,进口检修闸、引水闸和出口检修闸完成至检修平台建设任务,节后将进行土方回填和荆江大堤复堤施工,力争2025年3月具备通水条件。项目完工后,将充分利用白柳泵站进水渠作为灌溉引水渠,补充四湖流域中颜家台灌区水源,为洪湖流域提升生态水源,助力洪湖流域水质提升。

  一边是火热的项目建设,一边是秀丽的乡村景色。走进熊河镇新河村,处处树影斑驳,农户门前草木葳蕤。村民们迎着朝阳,及时将路面清扫干净。这已成为新河村的新常态。该村探索出“350”工作模式,以干部带头干、党员家庭示范、群众比照看齐的“三步走”工作方法,从“组、路、渠、林、点”五个方面着手,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实现拆旧拆违“零补偿”,先后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厕所革命、路灯亮化等行动,家家户户都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

  新河村村民纷纷表示,通过改造,环境变美了,房前屋后收拾得整整齐齐,厕所也没有气味了。一些老党员还表示,要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全面统筹谋划 推进流域治理

  高位谋划,统筹推进。江陵县将全县划分为28个相对独立的小流域治理单元,采取“一个小流域单元、一名县领导挂帅、一个执法专班推进、属地跟进负责”模式,进行闭环系统治理。同时,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综合治理“四大治理”,狠抓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三源同治”,稳步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和12类重点治理任务等工作。在全县各级、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江陵县省控姚集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及以上,全县水质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立足长远,奋力当下。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不仅寄托着人民群众对“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美好生态的向往,还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江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计划投资7.6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25亿元,推进15个洪湖流域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现了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83.25%、集镇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87.67%;先后完成内荆河综合整治项目和县城建成区18处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在全市率先完成26个市级排口溯源整治,西干渠沿线县级重点排口分阶段整治完成167个排口,整治率100%;全县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77%;完成5个乡镇管理区“稻虾共作”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区项目建设……一组组数据,就是一项项有力举措。

  2025年,江陵县将锚定“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中的“两年见成效”目标,重点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升、“降磷退Ⅴ”、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着力推动全县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提升,擦亮绿色低碳高效发展示范区和中国式现代化荆州实践江陵篇章的生态底色,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