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24日
第A007版:文艺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洪湖新堤年节民风

  □ 六缘

  洪湖新堤地区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节庆文化中,过小年拜灶神的习俗,更加演绎出了独特的古风老韵。

  过小年当然是个重要的节日,又称灶王节、祭灶节。新堤人过小年,主要是举行祭拜灶王爷(灶神)的仪式。这说明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近在咫尺,也意味着年的气息愈发浓郁了。

  洪湖新堤人过小年,是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个日子,最早的时候称为“祭灶日”,和古代先民所指的过“小年”,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宋朝,两个民俗节日就合在一起过了。

  据范成大的《祭灶祀》诗中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这就成了包括新堤地区在内的南方人,祭灶日和过小年两个节日合并的文字见证。

  为什么新堤地区把祭灶为核心内容的过小年,定在腊月二十四,这不仅只是例定俗成的缘故,还因为以二十四为时间节点,前段是作为谋生为主的日程,而揭去二十三的日历,至腊月三十,人们年尾的重心,就进入了迎新年的准备和欢庆期。

  有关这段时间的日程习俗,也一代代传承下来,时间上被安排得井然有序。

  新堤有民间俗谚语作证:二十四,祭苏氏(灶神);二十五,洗被服;二十六,备鱼肉;二十七,缝新衣;二十八,卤鸡鸭;二十九,备年酒;年三十,放鞭团圆贴对子(桃符)。

  记忆犹新的新堤过小年风俗,乡土气息很是浓郁。到了当天,人们一般会早些起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上一碗新堤万各巷子作坊做的油面,这似乎比往常有点奢侈。殷实的家庭主妇,会在面上加点肉丝,或者在碗里加上了一只鸡蛋。算是先让凡尘之人率先打个牙祭了,再去祭拜家神灶王爷。

  这一天主妇会带着孩子们,进行一场彻底室内外大清除,要把檐下地上,犄角旮旯的尘垢清除掉,这天活动称其为打扬尘。

  打扬尘也叫打阳尘,寓意把一年红尘生活中不如意和霉头都去掉。

  每当这时,妇人会在头上遮块布头挡灰,脖子和嘴巴上用毛巾遮尘,把高梁苗子扫帚绑在长长的竹竿上,扫除屋檐,特别是伙房顶上的阳尘。小孩往往戴上用报纸折叠成的船形帽,屁颠屁颠地拿着小扫帚和抹布,忙着清扫地面和揩去家俱器物的灰尘,大有同大人同甘共苦的意思。

  最后清扫出来的垃圾,多由孩子们拿去倒掉。

  这天,神圣的祭灶仪式是关键环节与重头戏。这个活动,多选择在黄昏或入夜之时举行,领拜者是家庭年高的长者。

  然而,参加祭拜灶神的小孩这时内心的想法总归不如大人虔诚,难耐的拜谒过程中,往往巴不得仪式快点儿结束,好美美的吃上早己垂诞的上贡糖果。

  这种甜美的儿时场景,会一直铭刻在人们一生的记忆之中。

  如果提及祭拜灶神仪式有关用米糟、米酒敬灶神的做法,唐代文献《辇下岁时记》中,“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载文,应该是新堤人的祭典写照。

  新堤民间祭祀灶神活动,除了有对上苍神灵的敬畏外,也寓教于人,纯朴乡风和善德人品,也需要信仰与监督。这种道家理念,对一方形成忠孝节义、宅心仁厚的家风乡俗,有着一定的教化作用。

  涉及过小年拜灶神活动的日期,必须要弄清南北的差异。明确说来,就是我国北方区域过小年的日子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多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据文献载,清雍正开始,朝廷缩减开消,勤奋节俭的胤禛大帝,一次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顺便把灶王爷也给追拜了。以后,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成了定制。

  时光指针定格在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洪湖新堤的砖灶、土灶、缸灶,先后被煤炭炉子,电气炉灶所取代,人们每年过小年的习俗与时俱进,相继发生了一些潜移黙化中改变。

  新堤往昔过小年祭灶的风俗,作为一种沿袭了几千年的老传统小年文化,仍然存盘在一代一代人的脑海里,任岁月风尘的遮掩,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