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春华
王十月的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是一部深刻描绘底层劳动者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的力作,2024年10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王端午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挣扎、不懈奋斗的普通人,又是一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在道德与欲望之间挣扎的复杂个体。通过王端午的形象,王十月不仅展现了当代农民工的艰辛生活,更深刻揭示了他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王十月的写作风格在《不舍昼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场景、编织情节、塑造人物、表达思想,在充溢其中的挣扎、反抗与荒诞之外,展现了进城务工者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与不同动机的爱情。王端午是一个“不彻底的人”,他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但正是这样的摇摆,让他的故事充满了悬念与张力。
王端午的故事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鄂湘边界和长江沿岸的农村,这是一个物质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典型农村。王端午长于贫困家庭,又经历了弟弟意外死亡、父亲的暴力等感情创伤,家庭经济状况也困窘。与此同时,当时城乡二元结构的巨大反差,在王端午的心中埋下了对城市强烈的向往之情。
王端午不愿意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做一个农夫,他选择了逃离生他养他的烟村。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中,王端午逐渐感受到了城乡差距的巨大鸿沟,以及自己在社会阶层中的卑微地位。他目睹了身边人的种种遭遇,包括工友的意外伤亡、老板的无情、初恋女友的失联。这些经历都让他深感困惑与迷茫,他开始质疑自己的选择,甚至产生了退缩的念头。但每当这个时候,王端午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又会重新点燃他的斗志,激励他继续前行。
全书中,有一个核心事件,像乌云一样,隐藏在王端午心里。王端午被人骗走钱财及证件而沦为流浪者后,他窃取了李文艳的财物,包括他的大学毕业文凭和身份证,并以此为契机,以李文艳的身份在深圳一家广告公司入职,成为白领。在此期间,他得知李文艳因为失去文凭和身份证而自杀身亡,这一事件成为他终生的痛苦。在假身份被前工友揭穿以后,他离开深圳到广州经营书店,与女作家冯素素结婚生子。生活步入正轨以后,结果他又在妻儿面前,先后讲述了偷窃李文艳财物并冒充李文艳的那一段不光彩的经历。到临死的那一刻,他还惦记着自己作下的恶业。王十月没有把王端午刻画成一个励志型的书店老板,或者直播网红,而是让他“一时的作恶,一生的痛悔”贯穿后半生,像一记响亮的警钟,提醒人们在任何环境下,要学会自处,一时之恶行,必然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负面影响。
《不舍昼夜》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体成长的小说,更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的史诗。小说中,王端午在不同的身份中反复跳转,从故乡到异乡,从少年到中年,从独身一人到一家之主,他不断艰难跋涉,反躬自省,接近自我,完善自我。
《不舍昼夜》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强大,以及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升华。通过王端午的经历,我们要珍惜尊严,严格自律,坚守那些在困境中依然要留住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