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14日
第A005版:健康周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市卫健委聚焦老年人和儿童健康服务——

擦亮“健康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 记者 肖晗 汪漾 通讯员 张慜鋆 李轩

  一老一小,既是牵动每个家庭的“关键小事”,又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大事。2024年,荆州市卫健委持续聚焦老年人和儿童健康服务,积极探索多元办托模式,建立医养联盟,创新医疗服务机制,优化就医服务流程,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擦亮健康为民的温暖底色。

  2岁的陈一依是荆州妇幼托育园中的一员。2024年9月,她第一次离开家人的照护,来到托育园这个小集体。小家伙适应得非常好,上课也听得认真、入神。陈一依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工作忙,之前孩子的看护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获悉可以办理托育服务后,就把孩子送到托育园。

  近年来,荆州积极鼓励公立幼儿园开设托班,开展幼托一体化服务,增加全市托育资源供给;积极探索婴幼儿照护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全市共有托位18584个,已备案托育机构67家,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4家。

  荆州妇幼托育园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市级托育园。该园由荆州市妇幼保健院主办,设有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多形式的托育服务,是全市首家公建公营、医育结合、寓教于乐的智慧托育机构。

  从家门口的托育园,到养育照护,再到多样化的普惠服务,荆州市“幼有所育优质服务圈”正在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老人的康养和就医问题,也得到极大缓解。

  荆州不断探索多种医养结合新模式,推出了一系列“为老”服务。沙市区朝阳路社区作为荆州市唯一入选湖北省“营养健康社区”试点,积极打造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为独居老人提供便利。2024年9月,中法合作建设的华中区域认知障碍医养示范中心在荆州二医季家台院区落地。该中心以神经内科和老年科医师为多学科团队的医疗团队为支撑,以传统中医、仿家庭式治疗以及法式养护为特色,采取“医”“家”“养”智慧一体化模式,为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和家庭提供综合性、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实现对认知障碍老人科学的全流程管理。

  医疗服务能力直接关系群众就近看病需求。近年来,荆州市卫健委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机制,优化就医服务流程。荆州城区各家医院实施“一号管三天”惠民举措,推行夜间门诊、日间手术模式等便民措施,有效减少患者重复挂号等候问题,节省患者住院费用。城乡特困人员、孤儿等特殊人群,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为了丰富群众健康文化生活,荆州市中医医院、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夜市”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此外,荆州还积极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发展“心电一张网”。松滋市在湖北省率先实现“心电一张网”全域覆盖,松滋的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心连心”,及时发现并救治胸痛患者,在胸痛救治领域真正实现了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今后,“心电一张网”也将继续在市、县医疗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中实现高效的上下联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