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18日
第A006版:江津书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岁月缱绻擀面香

  □ 汪小科

  不久前,一位老乡邀我到他家中做客。他见我常念叨起一些家乡美味,便提议为我做一桌“家乡宴”,以慰乡愁。

  感动之下,我决定和老乡一起体验这个过程。那日,我们早早地就到了农贸市场,先买了筒骨和鸡架,打算按古法熬制高汤。老乡想再多买些食材和配料,而我却走到一个面粉摊,买了袋面粉就拉着他往回走。老乡焦急地说:“就这点材料,怎么做‘家乡宴’?”“等下你可瞧好喽!”我故意卖了个关子。一到老乡家中,我就撸起了袖子:“咱俩分工合作,你来熬汤,我来和面!”老乡见我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按我的计划行动起来。他将食材洗净、焯水,放入姜片打底的炖锅中,注入清水,大火开炖……

  这时,我也在案板上和起面来。渐渐地,我感到滑溜溜的面粉在手中变成了絮状,又变成了柔软而有弹性的面团,四周满是面粉的清香。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干得越发起劲了,饧好面后就接着擀面条。循着儿时的记忆,我用擀面杖将面团来回推压,靠手感不断掌握着力道与平衡,直到它变成一张薄而均匀的面皮。不知不觉,我的手指越来越灵活。我将面皮轻巧地对折、再对折,然后将折成长方形的面皮切成细条状。只是轻轻一抖,面条便呈现出了筋道柔韧的美感。那一刻,我记忆的匣子彻底打开了……小时候,母亲就是这样教我做手擀面的。

  在我陷入回忆时,一股浓香飘来。我循着这香味走到灶前,发现老乡已将高汤熬得汤色浓白,许是骨头上的肉脱落后,肉香融进了汤里,才散发出如此浓郁的香味。没有多的香辛料增香提味,只有原汁原味,恰似儿时家中炖大骨汤的味道,喝一口就让人神清气爽,胃口大开。我不禁为老乡拍手称赞,老乡也期待我的成效。我连忙烧开一锅水,将做好的手擀面下入。不一会儿,面条就在水中翻腾起来,面屑也随之飞舞,散发出阵阵乳香。这乳香混着水汽氤氲开来,更是诱人,我和老乡还未吃到面就已口齿生津。

  终于,面条煮好,骨汤也熬好了。与我心意相通的老乡迫不及待地将面条盛入碗中,淋上热腾腾的汤汁递给了我。随后,他也盛出一碗,大块朵颐起来。当面条滑过我的唇齿,那爽滑的触感和筋道的口感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舒畅,还有汤清味美伴面香,穿透我的味蕾,直抵心间。让我的心神在激荡之余穿越时空,找回了儿时跟着母亲学做手擀面,一份劳动一分收获的那份幸福感。吃完面,老乡满足地说:“在异乡打拼多年,好久没吃过家乡人做的手擀面了,我也是吃这种面长大的! 这可比面馆里重口味的臊子面和机器切面好吃多了,也胜过各种名肴。”

  “是啊! 烹饪和生活一样,存其本味,才是至味!所以吃遍天下美味,我还是难忘这口家乡味。”说完,我漂泊多年的游子心在这一刻安定了下来。彼时,那些关于家乡的记忆就如微风拂过麦田,在心中掀起层层涟漪……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