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2月26日
第A007版:江津笔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龙抬头,好运从头来

  □ 汪小科

  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二月二,龙抬头,事事皆有好盼头!”我便对这个节气充满了期待。

  对大人们来说,“龙抬头”意味着大地解冻,春耕开始,可以祈求风调雨顺、土地丰收。对我们小孩来说,最盼望的就是在这一天剃龙头、吃龙食、看舞龙。

  起初,我很怕剃龙头,总觉得那明晃晃的剃刀会割破我的头皮。后来,每到龙抬头那日的早晨,母亲对我说:“这龙头也叫‘喜头’,剃了喜头,好运就来! 读书学习不头疼,一年到头脑瓜灵!”我心想,剃了头,能讨个好兆头也不错,便安心坐在院内的小凳上,任由母亲的剃刀在我头上飞舞……不一会儿,母亲就帮我剃好了头。接着,她教我向着东边深吸气,说这叫“采龙气”。剃了头,再吸一口“龙气”,我顿感神清气爽,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仿佛好运和福气正向我走来。

  龙抬头之日,母亲会做很多“龙食”。如早晨吃的饺子叫“龙耳”,面条叫“龙须”;中午吃的米饭叫“龙子”,猪蹄叫“龙脚”;午后吃的炸糕叫“龙胆”,麻花叫“龙筋”;晚上吃的玉米叫“龙珠”,煎饼叫“龙鳞”。母亲说,吃了龙食,一年顺遂。所以,她做龙食时总是干劲十足。每逢龙抬头,母亲都会早早地起来,燃起灶火,烧上一锅水。待锅水翻滚,再下入饺子或面条。当我钻进厨房时,只见灶口火焰红红,还不时飘来一股面香。因为要做上一天的吃食,灶火要一直旺着,所以,母亲忙不过来时,我就帮她添柴、帮灶,在满屋的食色烟火中迎接福运的到来。

  龙抬头那天,听到屋外传来阵阵锣鼓声,我便知乡亲们又在舞龙祈福了。帮母亲干完活,饱了口腹之欲,我就会循着这声响,跑到村口去看舞龙表演。夜晚的舞龙表演总是格外精彩,一条条长龙翻腾起舞,时而攀升,时而降落;时而跃起,时而游走。伴着激昂的音乐,踩着欢快的鼓点,在各式花灯的映照下五彩斑斓、熠熠生辉,似真龙在夜空中自由翱翔。围观的人们被这表演盛况吸引着,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将喜庆的气氛一步步推向高潮。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我也兴奋得手舞足蹈,在心中许下美好的愿景:愿从此开启一年的好兆头。

  此外,还有引钱龙、围粮囤、敲龙头等,也都是龙抬头这天的趣俗。这些记忆虽已远去,每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日子,我仍会记起自这天起万象更新,美好从头开始。

  又是一年“龙抬头”,我望向天空,满怀憧憬。春风轻拂,云卷云舒,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在蔚蓝的天幕上勾勒出一幅幅希望的画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