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企业爬坡过坎时,农商行总是第一个伸手拉一把!”近日,松滋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时,对农商行支持科创企业的“铁脚板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在这座长江之滨的活力之城,“科创贷”正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支点,托举起专精特新企业的星辰大海。
当“技术高塔”遭遇“资金深谷”
2022年,湖北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项突破性技术——“无盐染色工艺”进入关键验证阶段。作为国内含氟活性染料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手握授权专利74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却因疫情冲击陷入现金流枯竭的困境。“研发团队工资快发不出了,但放弃就意味着三年心血白费。”董事长刘卫斌站在车间里,看着沉寂的生产线,眉头紧锁。
转机来自松滋农商银行的“雪中送炭”。该行打破传统抵押贷款模式,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技术价值为核心指标,为其综合授信5000万元。资金到账次日,实验室灯光再度彻夜长明。半年后,“无盐染色”技术攻克,丽源科技的产品不仅获得近十项国际权威机构环保认证,还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市场,年产值达9.26亿元。“这不仅是贷款,更是给我们插上了翅膀。”刘卫斌说。
让实验室火花变成生产线奇迹
科创企业的“技术值千金,账上无余粮”曾是银企间的天堑。松滋农商银行联合科技部门首创“专利价值动态评估模型”,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授信“硬通货”,把实验室的微光点燃为生产线的炬火。
政银共绘“科创地图”,科创专利变“红利”,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5%,科技创新指数跃居全省第一梯队。如今,松滋市“科创贷”已覆盖全市5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投放2.5亿元,托起11家“小巨人”冲向国家级赛道。金融活水,浇活了“纸面技术”,汇聚成松滋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从“创新火种”到“支点扬帆”
伴随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深入,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上再加一桶“油”,成为政银企“建功支点”的共同话题。
“当看到‘纸面专利’转化为国际订单,才真正理解金融应该是新质生产力的‘光合作用’——把政策的阳光、技术的养分,转化为产业的累累硕果。”松滋农商银行党委书记刘熙梳理近一个月的调研情况,一个新的培植增信方案正在形成。
潮涌长江处,千帆竞发时——松滋的故事,永远朝着“更好的未来”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