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3月10日
第A003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青松——

实干争先 锻强“战略钢腰”

  □ 记者 黄巍薇 刘娟 通讯员 杨元洪 邓丽华

  近年来,荆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蝉联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连续3年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GDP实现4年连续跨越,2024年突破3500亿元关口,占全省比重从2020年的5.45%增至5.84%,增幅居全省第2,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发改部门作为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在建功“支点建设”、整体提升“七力”新征程上如何找准方位路径,谋深谋细任务举措,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了荆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青松。

  实施新一轮“壮腰工程” 推动发展能级跨越

  问:整体提升“七力”,战略支撑力首当其冲。市发改委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推动荆州发展能级跨越、夯实战略支撑力?

  答:我们将锚定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目标,实施新一轮“壮腰工程”,推动经济量级、城市能级、发展层级新跨越,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抢抓机遇锻造“钢腰”。抓住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领跑,力争未来五年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两个台阶,在全省总量占比达到6%。

  二是聚焦“五个重大”向上争取。以重大政策支持、重大要素保障、重大瓶颈破解、重大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布局为牵引,积极争取荆荆高铁南延、沿江货运铁路等重大工程进入国家规划笼子;以整体提升“七力”为目标,全力谋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资金盘子;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为重点,力争扛回更多国家试点牌子。

  三是加快投资扩量提质。聚力提高投资效益,健全储备、争取、调度“三张清单”,用好问由、问据、问源、问效“四问”决策法,加强项目论证,做实前期工作,分类推进“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接续打好投资立体战。

  坚持内外发力 助推全域协同“系统升级”

  问:区域协同是城市群发展的方法路径。荆州锚定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目标,将采取哪些创新性措施,进一步统筹联动,提升区域协同力?

  答:我们将“双管齐下、内外发力”,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布局,东西向链接汉襄宜“金三角”、南向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鼓励县市开展跨省区域合作,加速实施“四轮驱动”。

  一是加快推进城区领跑。深入落实《荆州市支持中心城区领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更多政策、资源、要素向中心城区集聚,力争今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再提升1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

  二是加速县域崛起。围绕全国百强县破零目标,厚植壮大县域“1+2”特色产业,携手打造“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全面增强荆州在区域经济版图中的要素集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引领能力。

  三是全力壮大镇域经济。大力实施“百强冲刺、百强储备”双百工程,因地制宜地推进52个工业强镇、41个农业大镇、20个商贸旺镇和15个文旅名镇建设,培育更多镇域经济“小老虎”。

  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全产业链”发力,加快建设“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和粮食应急保障基地,奋力打造新时代江汉平原“鱼米之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