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翁娇)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劳动实践能力,近日,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七年级开展以非遗为主题的劳动实践课。
课堂上,教师首先通过图文讲解,带领学生们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随后,大家动手制作节气转盘,从绘制节气图案到标注农事谚语,从装饰民俗元素到组装转盘结构,创意十足,有的学生用剪纸呈现“立春”的燕子,有的用彩绘画出“冬至”的饺子,还有的为每个节气配上诗词短句,转盘转动间仿佛展开一幅生动的四季画卷。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学校“五育融合”特色课程的重要内容,该课程以“非遗+劳动”的创新形式,打破传统课堂边界,通过手作实践,让抽象的节气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既彰显“双减”政策下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也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