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3月14日
第A011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母亲的香煎鱼

  □ 杨 波

  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听说有同事回了老家,高兴的不得了,打来电话问我要带什么到深圳吗?“不带吧,免得麻烦!”母亲听完,默默地挂断了电话。其实,我是怕麻烦母亲,更怕麻烦同事。

  当天下午,姐姐便打来电话说:“母亲打包了好多菜,腊鱼腊肉腊鸡子香肠,包菜萝卜芹菜大蒜,大包小包装了一箱,准备送到你的同事家去。你说不带,母亲很是失落,好心情一下子没有了。”

  停顿片刻,姐又接着说:“城市里虽然买得到,但这些都是母亲自己种的、养的,家里土生土长的绿色食品,都是家乡的味道,都是母亲的爱。”

  “那就帮我煎些鱼带来吧!”

  母亲做的各式菜肴我都喜欢吃,但唯独最偏爱香煎鱼。这里除了母亲日积月累,让人垂涎欲滴的精湛厨艺外,我觉得应该与当时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息息相关。一是我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中游,与洪湖、洞庭湖临近,渔业资源特别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历年来祖辈们就在长江边、洪湖里讨生活,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二是家里穷,那时餐桌上吃的东西少,肉类食物贵吃不起,鱼类产品相对多些,只需出些力气就能得到,即使购买也不是很贵。

  记得小时候,一到周末,便是我“摸鱼捉虾”的自由时光,趁父母不在家偷偷带着自制的赶渔网和赶子(用三根竹子做的三角形架子),叫上妹妹帮忙提桶子,到田间沟渠小河边去踩鱼(将渔网踩置水中固定,然后用赶子加上脚上的动作由远往近赶,快到渔网处时迅速提起)。运气不佳时,渔网里经常会钻进一两条水蛇,吓得我们半死,丢下东西撒腿就跑,躲一边好久,待扑通的心脏和水面平静后,再轻手轻脚拿上棍子把渔网挑上坡,惊魂未定地空手而归;运气好时,鲫鱼、仓子、财鱼、土憨巴、泥鳅、鳝鱼多多少少大小有十多条,加点配菜也能让全家凑合一餐。看着满脸泥巴、乐此不疲的我,妹妹总是笑话我像个泥猴子,每次都是在她的再三催促下才收工回家。

  到家后,便在姐姐面前显摆“收获”,嚷着叫母亲做鱼给我们吃。母亲也总会说:“这一滴儿,不浪费我的油盐作料了。”母亲口里虽这么说,但手上却麻利地开始处理鱼了,小的用手掐,大的用刀剖,每一条都耐心仔细,弄完再用一个竹制筲箕装着一遍遍地清洗,直到不见血水。然后到门口菜园扯上一把大蒜,几根葱,几个青红辣椒,洗干净切好备用。

  一切准备就绪,我也被叫到厨屋帮忙烧火添柴,母亲正式洗锅开始煎鱼。待灶火烧得通红,母亲不慌不忙地沿锅边浇上当年新榨的菜籽油,撒上少许细盐,待油温升高,放入几片生姜蒜子爆香,把洗好沥干的鱼一条一条摆放进去,小火慢煎,直至一面定型再翻身煎另一面,等到两面呈金黄色锅巴后,淋上香醋,放入自制豆瓣酱,红剁椒酱,大蒜和少许青红辣椒,然后倒入开水,至鱼头鱼身淹没在水中,大锅盖一盖,焖上几分钟,锅盖周边冒出扑鼻热气,空气中弥漫开来的是氤氲水汽,夹杂着令人垂涎的鱼香味。母亲便揭开锅盖撒上一点葱花,装盘出锅。此时的我,已经口水直流,来不及洗手的我,也顾不上烫手烫嘴,从盘中抓出一条就是狼吞虎咽起来,母亲总是笑着说:“慢点,慢点,没有人和你抢!”

  饭菜全部上桌后,这碗香煎鱼往往是第一个被我抢光的,有时还剩点鱼汤,我也不会浪费,把饭盛入汤碗拌饭吃,那特有的鲜香滋味真叫一绝。如果遇上冬天吃鱼,母亲每次都会特意多放点萝卜、豆腐等配菜和汤,盛一碗放到第二天,就会凝结成琥珀色的“鱼冻子”,夹上一筷子,Q弹劲道,入口即化,回味无穷……像这些与母亲有关的童年回忆、美好时光还有很多很多,都存放在心底,时刻温暖着我。

  如今,我们这个大家庭有7个小朋友,即使小时候经常在饭桌上强调要求他们“多吃点鱼,吃鱼会更聪明”,但是喜欢吃鱼的基本没有,像我们这一代人与鱼有关的童年故事和回忆,他们也是没有的。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可以选择的食物和喜好也就多了。也许多年后,他们对那口家的味道,记忆中或许是母亲的青椒炒肉、父亲的糖醋排骨、奶奶的红烧猪蹄、爷爷的麻辣小龙虾……

  不管我们所有人是否情愿,在时代的浪潮下,每个人都会被生活裹挟、催促向前,寻找,落脚,最后,人停留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升起炊烟。

  如今背井离乡的我们想要吃一餐母亲做的家常饭,其实也是一种奢侈。除了春节放假短暂的时光,暂时还可以享享这幸福。但随着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这份幸福也在自动做减法,吃一次少一次。为了延长这份幸福和美味,春节假期后,我们也会带上母亲准备的各种食物,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鱼,回深圳后不管我们怎么套用、模仿母亲的配方和做法,仍是烧不出母亲的那种味道。

  在外谋生多年,也算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但凡进饭馆吃饭点菜,鱼类都是必点菜品,每次都满怀期待,当鱼上桌开筷的第一口就已失去惊喜,总是吃不出家乡鱼的味道,这也许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乡游子对家乡的感情就会越来越丰富、具象,思念和牵挂也会越发浓郁。家乡的记忆更是如影随形,记忆中的味蕾就像电话线的两端,一根长长的无形的连接线,一头连着家乡,一头连着他乡,常常响起,常常想起。

  这一刻,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家乡的味道——香煎鱼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原来思念和牵挂可以这样具体化——香煎鱼这一道简单的家常菜,承载着母亲任劳任怨、爱与温暖的味道,是藏在我心底深处永远无法割舍的乡愁。

  此时在深圳的租房里,吃着母亲千里带来的香煎鱼,我是多么幸福啊。在这座容不下肉身的陌生城市,能够吃上一口来自家乡的美味,也算是对思乡之情的一缕慰藉。一碗家乡菜,是多少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对家乡的眷恋,还有,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端起酒杯,吃着熟悉的味道,嘴里是甜的,心里是暖的,但眼睛却开始朦胧起来,仿佛看到那个夏日童年的我,在摸鱼捉虾,中年的母亲笑着在灶台烧火做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