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3月19日
第A006版:江津书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春生万物,种下希望

  □ 汪小科

  阳春三月,植树正当时。在春风的召唤下,我和朋友们积极行动起来,想用热情和汗水,在这个春天里种下绿色的希望。

  一大早,我们就乘车来到了城郊的植树现场,顾不上初春的乍暖还寒,一下车就脱下外套,撸起袖子,抡起铁锹,走上了山坡。随后,我们挥锹挖坑、扶苗铲土、培土固根、踩实浇水,尽管泥土沾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也依然热情高涨、配合默契,各个环节衔接有序。一棵、两棵、三棵……不一会工夫,一棵棵香樟苗木便像士兵会操一样,在我们眼前列成了整齐的方阵。

  后来,我们又相继栽种了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多个树种,为这片土地增绿添彩。当我们看到新栽的苗木一排排错落有序,迎风挺立时,强烈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便涌上心头。最终,我们众志成城,让一座座山头披上了“绿装”,为美化城郊生态环境增添了靓丽的底色。

  临走前我还不忘对大家说:“我们都要记得自己种的树苗在什么地方,以后有空一定要常来看看它们!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相信我们的植树造林、增绿护绿,终究会让城市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返程的途中,我们通过车窗向外望去,栽下的一棵棵小树苗,就像播种的一个个绿色希望。春风拂过,这片土地生机勃发!

  我国的植树造林历史悠久,贾山《至言》中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以青松。”唐代诗人岑参也曾诗云:“青松夹驰道,宫观何玲珑?”就连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是位“植树模范”,他谪居黄州时,就曾在“东坡雪堂”前广种过柳、桑、竹、枣、栗,还留下了“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的名句。如今,植被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已日益威胁到我们的生活,人们建立生态文明的意识和理念也逐渐增强,植树造林已成为了大家公认的利在千秋之民生工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个春天里,以实际行动厚植生态底色,就是在留住金山银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