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03日
第A007版:江津书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爱与奉献的传承

  □ 曾志群

  清明时节,细雨如丝,斜织在暮色中。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晃,仿佛是姨伯书房里那盏摇曳的台灯,将泛黄的教案染成琥珀色,勾起我无尽的思念。2011年7月31日,姨伯因病离世。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从未在我心间淡去,反而在岁月沉淀中愈发清晰,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姨伯是我小姨妈的丈夫,一生扎根乡镇中学,是一名平凡的语文教师。他性格温厚,脸上总是挂着亲切的微笑,对学生关怀备至。他用爱心浇灌每一颗求知的心灵,学生们也从心底敬爱他。我初中三年在姨伯任教的永隆一中度过,那是我人生中最温暖、最难忘的时光。每天,我都能感受到姨伯无微不至的关心,仿佛一盏明灯,照亮我成长的道路。

  姨伯家有三个哥哥,他们对我这个小妹格外照顾。姨妈勤劳善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厨房奏响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那饭菜的香气,便是家的味道,是我心中温暖的港湾,让我在成长岁月里始终感受到家的温暖。

  夜晚,姨伯戴上老花镜,认真检查我们的功课。即使遇到数学和化学题,他也从不厌烦,一点点分析,耐心讲解,直到我们完全弄懂。他常对我们说:“学习就像爬山,一步一个脚印,再高的山也能登顶。”他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我求知的漫漫长路,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难面前不失勇气。

  夏夜,繁星闪烁,微风轻拂。姨伯坐在阳台吹笛子,那画面是我记忆中最温馨的场景。悠扬的笛声漫过晾衣绳上的校服,将少女的心事沁得柔软。笛声飘进我的房间,拂去我一天的疲惫,让我沉浸在宁静与温暖之中。在紧张的学习生活里,姨伯用这笛声,为我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青春,让我在成长岁月里始终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姨伯的爱,不仅温暖着家人,更照亮了许多学生的人生。在上世纪90年代,蓉妹家境贫寒,初一下学期,母亲让她辍学务农。她抱着书本,坐在牛车上默默流泪。姨伯得知后,毫不犹豫地说:“学费我来出,别担心。”他苦口婆心地劝蓉妹的母亲:“孩子这么聪明,以后准能考上大学。”当时姨伯对自己节俭到近乎苛刻,经常穿着那件洗得泛白的中山装,却对学生倾尽全力。后来姨伯退休去大哥家带孙子,仍时刻惦记着蓉妹。中考后,他鼓励蓉妹来到荆州北门中学读书,最终蓉妹考上陕西师范大学,如今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姨伯走后,这份爱与温暖在岁月里传承与延续,她每周都会给姨妈打电话,寒暑假也会带着孩子回荆州陪伴姨妈。她动情地说:“没有涂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他是我的再生父母!”这样的故事,在他的教学生涯里如春天的蒲公英,播撒在江汉平原的阡陌之间。

  姨伯,您用粉笔灰织就翅膀,托举我们飞过命运的沟壑。每当我遇到困难,脑海中就会浮现您温和的鼓励;每当我感到疲惫,耳畔就会响起您悠扬的笛声。

  姨伯,我好想您。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继续守护着我们,看着我们成长进步。我们将传承您的爱与奉献精神,让这份温暖在世间永远流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