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09日
第A006版:理论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关于在楚文化对外传播中用好“侨”力量的建议

  □ 李亚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作为“楚国故都”,楚文化是荆州最有价值、最有时代感、最具核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优势资源,荆州一直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发掘中阐释,大力推动楚文化对外展示交流,努力让世界在荆州读懂楚文化,让楚文化从荆州走向世界。在日益开放的大环境下,具备涉外工作性质的侨联组织以及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留学生正在成为助力楚文化传播交流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荆州现有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2万多人,其中不乏活跃在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有国际知名青年钢琴家、作曲家、语言学家、画家、国际超模、海外华文传媒协会主席等,这些华侨华人、留学生都是楚文化走向世界的“宣传大使”,是搭建荆州与世界文化交流桥梁的宝贵资源。

  同时,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侨联组织具有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在开展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作用,承担着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重要职责。而构成侨联组织的委员们,因为长期生活在国外,拥有跨国界、跨地域、跨语言的优势,了解中外文化、社会、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更懂得如何去做宣传工作,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上优势明显。此外,我国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的政策,为中外人员畅通往来,推动楚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为了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更有效地向世界讲好荆州故事,宣传展示楚文化,我们建议:

  在重要文化节庆活动中用好“侨”力量。充分运用荆州的文化名人、传统佳节、非遗文化、名胜古迹等资源,打造特色楚文化品牌活动,由市级媒体联合侨联组织开展“荆彩‘侨’过来”视频宣传,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或楚文化节期间邀请海外侨社团、侨商、侨领、重点华侨华人等回荆参观考察,让他们沉浸式感受楚文化的精髓和魅力,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和推广楚文化,吸引更多海内外人士认识荆州、关注荆州、投资荆州,支持荆州发展。

  在培育楚文化国际传播有生力量方面用好“侨”载体。加强与海外华文传媒机构的联系合作,推动海外华文媒体走进荆州、报道荆州、宣传荆州。借助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追梦中华”品牌,把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等活动作为加强楚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突出对以荆州首位大国工匠吴顺清为代表的“文保人”的海外宣传,让海外游子感知“文保人”守护荆楚文脉的动人事迹。加强对《楚国八百年》《看见纪南城》《楚乐》《屈原》等特色文化作品的宣传推广,积极申报纳入中国侨联“为海外华裔青少年讲故事”项目,扩大楚文化对海外青年一代的影响力。

  在楚文化对外宣传矩阵中善用“侨”平台。多维度开发名人传记、成语寓言、人文地理等楚文化作品宣传。充分发挥侨联五洲的独特优势,运用各级侨联网站、微信公众号及侨界自媒体自主自觉开展对外宣传。邀请海外文学艺术界代表人士参加楚文化国际高峰论坛,共同推进楚文化的研究推广和创新发展。依托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牵线搭桥,开展“读懂中国 感知荆州”系列活动,邀请外国友人来荆参观旅游,推动楚文化以更多姿态走向世界。

  发挥文化阵地的“窗口”功能。强化荆州方特东方神话文旅产业品牌,继续深挖荆楚文化,让散落在史书典籍中的故事,通过现代舞蹈、真人演绎、科技手段等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落实中、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建设,加强楚王车马阵湖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作用发挥,打造面向海外宣传楚文化的窗口;助推荆州博物馆、东门宾阳楼、张居正故居等单位创建中、省侨联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创建和激活各类文化阵地、“侨胞之家”、侨界国际交流站等平台作用,整合各级平台资源力量,构建文化工作合力,让文化阵地“软实力”成为“硬支撑”。(作者单位:荆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