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雄
四月春意浓,树绿花更红。清晨的阳光,是宁静淡雅的,紫云英的美丽,充满着诱惑。我是九十四岁的人了,还想踏青到外面走一走,春天的美景是难得留住的,不要错过这姹紫嫣红的好时光。家人陪伴着我,开车来到监利市何王庙,欣赏了几十公里的紫云英花海。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人陶醉,心旷神怡;紫云英的婀娜多姿,令我心动,浮想连翩。我从翻身以后紫云英的非凡价值,想到解放以前紫云英的救命功能,不由自主地纵情高歌,放声呐喊——
致敬大自然! 感恩紫云英!
(一)
我们从容城镇出发,从上车湾镇上堤。监利的荆江大堤,是防洪功能与生态修复融为一体,成为生态人文景观带。大堤沿线水清岸绿,鱼肥米香,美在荆江,美在监利。我们过了何王庙闸,来到王家巷闸下车,把车停到堤边的平坦处,然后徒步下堤行走,不大一会儿,就到了紫云英花海,此时此刻,欣喜若狂。
我观赏紫云英花海,她把大地装扮得艳丽多彩。紫云英喜欢抱团生长,茎杆纤细笔直,能够长出硕大的粉紫花朵,好多花瓣围绕在中间,她那修长的花蕊,散发着阵阵迷人的清香。
我蹲下身体,手摸紫云英的身躯,她是那么小巧玲珑,珍贵清纯,超凡脱俗,惹人喜爱。很早以前,我知道她叫红花草,以后才知道,她叫紫云英,不管叫什么名字,她对人类都是有贡献的,她对自己却是很卑微的。她美妙的花朵,供人欣赏,她珍贵的身躯,入泥肥田,她优质的部件,入药健身,她重要的功能,救人治病。然而,她对社会无所需求,她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播种的时候,可以漫天遍地的抛洒,任你扔到哪里,哪里就能生长。只要到了时候,她一定是一棵棵,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平淡生长,悠然自在,从不怨天忧人,只作付出,不图回报。
我们监利家乡的人,人见人爱,有诗为证:“红花绿叶映春晖,生吐芬芳死作肥,愿将青春化泥土,生命换来稻香飞。”我走到堤边的王家巷闸时,恰好遇见了监利市农村农业局退休干部柳德银先生,我们是老熟人。
他曾任分盐区委书记,对紫云英有着深厚感情。为了推广种植紫云英肥田,他亲自用十亩田试验,获得成功,然后开现场会、全面推广。今天,他观赏紫云英花海时,即兴赋诗一首:
江畔寻芬四月天,琼英如海蝶蜂翩。谁将春色和云种,撷取烟霞入药田。
我很欣赏柳老先生的诗句,对他表示敬佩与赞赏。是的! 紫云英的一生是短暂的,每当一阵春雷,一场春雨过后,“草色遥看近却无”时,紫云英却在四处生长。过了不久,春雨连绵,田野地埂,路边桥头,到处可见紫云英开花了,美了大地。你看那椭圆形的小叶面上,有好多个晶莹剔透分外妖娆的水珠,滚来滚去与风同舞,令人眼花缭乱。“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当紫云英凋谢的时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致敬大自然! 感恩紫云英!
(二)
当欣赏紫云英的时候,使我想到了翻身以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期,有四年时间,我先后在四个大队驻队,担任工作组长,与紫云英有过亲密接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在监利桥市公社的一个大队驻队,有天早上,在田间小路上行走,时隔几十年,我又看到红花草,也就是紫云英,我好高兴啊!因为解放以后我去当兵,后来转业又分配在城里工作,一直没有像歌曲唱的那样“走在乡间小路上”,所以没有机会见到紫云英啊。
这个时候,我发现在太阳照射下,紫云英闪现着动人的绿色,在春风的吹拂中,轻摇着小巧的身躯。我蹲下身子,认认真真地看了一会儿。回忆起年少时,与它在监利的新洲打过交道——
我住在这个大队三生产队,队长刘修义,老实忠厚,为人本分,生产套路熟练,工作认真负责。那个年代的农村,化肥供应非常紧张,他就按照上级要求,领导农民种植紫云英,把它当作重要的绿肥,取得了很好效果。全大队都推广他们的经验,早稻和晚稻,都获得了大丰收。当时,农村有一些俗话说得好:“紫草种三年,瘦地变肥田。”还有一些说法:“花草窖河泥,稻谷长得齐。”那时讲的紫草与花草,就是紫云英。
我住的是用茅草盖的队屋,这里也是文
化室,生产队开会的场所。队屋附近,有一大块田,种的是紫云英,她好像旁若无人地生长起来了,淡淡花儿在随风飘摇,不声不响散发着青春的火焰。紫云英的叶子柔美无比,娇嫩,深绿,长得浓浓密密的,让一块农田就像铺了地毯一样。学生们放学的时候,都要经过这里,这儿就成了他们的游乐场。他们追逐赛跑,他们活泼乱跳,他们睡下打滚,他们席地说笑,他们高声歌唱春天……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当麦子和油菜收割以后,转眼就被牛拉的犁铧把地垄翻了个底朝天,然后,灌满了水,紫云英就是这样,在水里一天天腐烂,那水也从清色变成了褐色,从无味到有了臭味,默默无闻地消失了……
紫云英是天然的绿色肥料,它的根、全草和种子可以入药,她的贡献太多太多了。
致敬大自然! 感恩紫云英!
(三)
当我欣赏紫云英的时候,想到了解放以前,我挖它回家拌少数米煮饭吃,让全家度过难关的一段往事:
我是监利红城乡何赵村贺家湾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1948年冬,国民党抓壮丁,把我父亲抓到观音乡公所坐牢,家里把4亩良田卖了,还借了高利贷,凑齐了1300块银元,才把父亲赎回来,家里从此破产,我就失学了。在春荒不接的时候,我每天很早起来,拿着两个布袋子,就到新洲去挖野菜,弄回家拌米做饭。那个时候的洲上,到处都是野菜,有红花草(紫云英),兰花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嫩菜。
因为紫云英是红色的,我对它影响很深,如果遇到一大片,就很高兴,可以不挪地方把两个袋子装满,早些回家。这可不是如今人们说的:“采的是智慧,吃的是情怀。”我采的是红花草,吃了肚子饱。这是救命草啊! 我到新洲挖满野菜以后,有时候有伴回家,有时候一个人回家。母亲把野菜收下以后,细心择菜,妥善放好。有一天中午,我看到母亲把米饭煮的半熟以后,她用小碗给我4岁多的侄女,单独盛一点出来,再把野菜拌到饭里继续煮,正在这时,67岁的祖父突然跑到厨房,也要用碗盛米饭。母亲说:“这是给娃娃吃的,她太小了要照顾。”祖父说:“天天都吃野菜啊,我也熬不住了。”母亲知道,这一老一小都正是要养身体的时候,她却无可奈何,祖父很尴尬地走回堂屋,他们都不声不响的流下了泪水……
这令人痛心的场面,在我年少的心灵里,留下了永远不会忘记的印记。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永远牢记过去所受的苦难,永远记住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当我欣赏紫云英的时候,那繁花似锦的监利大地,让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希望就在田野上,美丽甜在心窝里。致敬大自然! 感恩紫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