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12日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借一抹花色 促百业争春

  (上接第1版)

  清明假期,自驾前来露营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位于凤凰街道海湖村的幸运岛露营基地一“帐”难求。占地2800平方米的营地里,樱花、桃花、绣球花次第盛放,不少亲子客群、年轻人群在此赏花、放风筝、烧烤。除了本地市民,还有来自武汉、宜昌等周边地区的游客,营地每天都处于满员状态。该露营基地负责人秦小雪介绍,平均一天要接到30多个预订电话,由于帐篷数量有限,她只能推掉,或建议客人向后延期。

  花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大批学生。荆州航天科技文化园推出的“荆”妙绝伦研学营活动,串起荆州古城、沙市码头、荆州园博园等景区,自三月份以来已接待省内6000余名学子来荆州感受春日盛景和人文魅力。

  补强“花”链推动农旅深度融合

  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关键在产业链延伸。

  眼下,松滋市新江口街道木天河村20亩彩色油菜花渐次绽放,花海染尽乡野。木天河村以油菜花为媒,打造包括木天花海、观光栈道、亲水乐园、卡丁车赛道、户外活动基地在内的木天河畔田园综合体,成为了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生态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打卡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打卡,感受春天的无限魅力。

  大量游客的到来,带火了当地的农庄,“看花人”变成“带货客”,土特产成了“香饽饽”。农户手中的土鸡、青菜等农产品销量翻倍,农户的收入也随之增长,同时还带动7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春游经济既有“颜值”又有产值,木天河村的工作经验吸引了CCTV4的聚焦。

  近年来,我市推动赏花与休闲农业深度融合,带动采摘、餐饮、民宿、游乐等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景点”到“产业”的跨越。

  在荆州区八岭山镇铜岭村,依托恒荣梅园大力发展“赏花经济”,带动200余名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农家乐经营等方式参与旅游产业,人均增收超万元,铜岭村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石首桃花山镇,以桃源小镇为依托,统筹推进“旅游+民宿”融合,将约20户村民民居改造成民宿,发展农家乐产业,年增3万余游客、增收超300万元。

  随着“赏花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这片“花海”也将释放出更加强劲的经济动能。市文旅局将结合文化、生态、民俗资源,串联石首桃花节、江陵油菜花节、古城花朝节、三湖黄桃节等多个主题节庆,打造“春赏花、夏看荷、秋摘果、冬泡汤”的全域旅游格局,创新旅游消费场景,延伸“赏花经济”产业链,让每一缕花香都飘向荆州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