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17日
第A005版:公安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乡贤李军归乡创业:

引进赤松茸种植 带动乡亲增收

  □ 通讯员 王维

  乡村振兴谱新篇

  在广袤乡村,总有这样一群人,无论走多远,对家乡的眷恋始终如初,李军便是其中一位。

  李军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每次回到家乡——黄山头镇新堤村,看到那片熟悉又略显贫瘠的土地,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酸涩。能否改变家乡面貌,让家乡变得更好? 李军付诸行动。

  四处考察的李军,积极寻找适合家乡的产业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赤松茸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可以利用秸秆作为肥料,家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十分适合。回乡,引进赤松茸种植项目! 李军果断决定。

  创业初期,困难接踵而至。缺乏专业的种植技术,李军认真查阅资料,积极向专家请教,从选种、培土到管护,不断在种植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赤松茸,他拿起手机开始拍摄视频。尽管缺乏专业的拍摄剪辑技巧,他还是以沾满泥土的双手和质朴的笑容,将赤松茸的种植过程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面前。从菌种培育到出菇采摘,李军始终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采用天然有机肥,遵循自然生长规律,让赤松茸在纯净的环境中生长。

  李军深知,只有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成功。随着赤松茸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吸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同时,毫无保留地向乡亲们传授种植技术,鼓励大家参与到赤松茸种植中来,共同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细心的李军不但用视频记录下赤松茸生长的每一个环节,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更通过电商直播售卖村里的赤松茸,拓宽了销售渠道,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李军和新堤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赤松茸种植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