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25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江答卷

——荆州市长江大保护纪实

    □ 记者 刘娟 刘蜜 黄思明 通讯员 李平

  荆江两岸景色宜人。

  芳菲四月,登临荆江大堤,静看江流蜿蜒东去,漫江碧波令人心旷神怡。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荆州乘船考察长江,“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七年来,600多万荆州人民牢记嘱托、久久为功,奋力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

  一江碧水两岸繁花

  草长莺飞时,春色满江畔。沿着滨江绿道,走进沙市区柳林洲生态公园,郁郁葱葱的景观错落有致,露天运动场、室内活动场馆等串珠成链,这个“临江、近江、见江”生态公园,已成为荆州人心目中的“莫奈花园”。

  然而,在2016年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厂房废弃、码头密布、砂石遍地、污水横流……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荆州闻令即动,在全省率先推行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全面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也是在长江柳林洲段江岸,一座有着83年历史的油库,在送走最后一罐油后永久关闭,并在拆除违建、生态修复等一套岸线综合整治“组合拳”之下,这段江岸逐渐脱胎换骨,迎来新生。

  九曲荆江的两岸大地上,如柳林洲这样实现生态蝶变的故事不胜枚举。

  “浪打浪”“鱼米香”的洪湖,此前也因围湖造田、无序养殖,一度被“竿连竿”“网连网”而割裂,生态严重受损。随着实施长江大保护,洪湖大湖围网区域重现湖光,渔民上岸转型为湿地守护者,洪湖再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青头潜鸭50余只、占全球数量的5%,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4000余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野莲恢复面积达4万余亩。

  今年4月12日,荆州市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举行,现场放流中华鲟苗种20万尾。近五年来,已累计向长江干流放流中华鲟子二代超过100万尾。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极危物种,也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2021年,荆州市成立中华鲟保护中心,挂牌农业农村部中华鲟保护基地,正式入列“国家队”。随着中华鲟保种池、繁育车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今,全国3000尾左右子一代中华鲟中,荆州市约1700尾,占到全国一半以上,成为“中华鲟宝宝”摇篮。

  位于石首的长江天鹅洲,成群麋鹿结伴嬉戏,白鹭在空中起舞,江豚在水中逐浪;再看洈水国家湿地公园,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在这里安然繁衍生息;目光转至荆州区菱角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重回栖息地……江山精灵越发青睐荆州大地,成为荆州生态改善和水域功能修复的力证。

  产业焕新发展升级

  在石首市博物馆,湖北仙鹤生产的第一张纸被珍藏。这张可用于电子产品、显示屏幕、电容电解、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纸张,填补了湖北大型特种纸生产空白,补齐荆州高端造纸短板。

  (下转第2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