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4月25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江蝶变的启示

  □ 本报评论员 曹歌

  长江奔涌,荆州为要。作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关键节点,荆州483公里长江岸线占湖北省总长的45.6%,其生态保护成效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荆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纲领,通过铁腕治污、生态修复、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将昔日“化工围江”“砂石蔽岸”的生态痛点,转变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绿色样板,书写了一部从“险在荆江”到“美在荆江”的生态史诗。

  长江大保护,不是一项简单的环保工程,而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嬗变重塑。荆州人用七年时光,完成一场从“靠水吃水”到“养水富水”,从“资源掠夺”到“价值共生”的深刻转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的“荆州样本”。

  荆州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监利一家造纸企业投入3亿元进行环保改造,污染问题解决了,产品附加值提升30%。洈水水库发展生态旅游后,周边村民收入翻了番……这些鲜活的事例证明,绿色发展不是经济发展的“减速带”,而是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长江大保护给荆州带来的,不只是环境的改善,更是一种发展思路的转变。过去荆州人把长江视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库”,现在则当作需要精心呵护的“聚宝盆”;过去追求短期的GDP增长,现在注重长远的生态价值;过去是“先污染后治理”,现在是“保护中发展”;过去只看眼前利益,现在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这种发展理念的转变,比任何环保工程都更为珍贵。

  如今,漫步荆江江畔,江水清澈、豚跃江面、游人欢笑、鸟鸣婉转,这座城市的蜕变令人感慨。但更让人振奋的是,荆州人已经形成共识:保护长江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更好地发展;不是放慢脚步,而是换道超车。这种共识,正在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长江大保护给了我们启示: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城市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血脉,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荆州的蝶变证明,这条路不仅走得通,更能走得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