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09日
第A003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松滋市:

“小驿站”托起“大民生”

  □ 见习记者 周安一

  走进松滋市中心城区白云路工会驿站,几十名工人正埋头剪线头、整烫衣物,驿站负责人王进峰穿梭其间,时而指导工艺,时而检查质量,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

  从为职工提供服务的驿站到“家门口的工厂”,松滋市中心城区白云路工会驿站在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的同时,为周边职工群众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新途径。

  转型始于一个求助电话。4月2日,王进峰接到本地一家纺织服装企业的电话。该企业因订单激增,后道工序人手不足,希望驿站能临时输送一批零工。这一需求正好为王进峰一直思考的“驿站如何盘活”提供了解题思路,双方迅速达成合作。

  在了解企业需求后,驿站工作人员着手购置设备、调配资源等准备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点招”,50名有剪线头经验的灵活就业人员迅速集结。4月9日,工人准时上岗,驿站里,剪刀“咔嚓”声此起彼伏。短短几天,驿站大厅变成生产车间,会议桌变成操作台,驿站变身临时“微型工厂”。

  家门口就业,既为企业解了“近渴”,更暖了职工群众“心房”。“每天走几步路就能上班,收入稳定还能充实生活。”曾辗转外地打工的退休职工马女士说,现在在家门口实现“银发就业”,工作家庭两不误。

  如今,在松滋市总工会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该驿站以“工会驿站+零工驿站”的模式,与江苏、浙江等地企业达成代加工合作,充分利用本地产业优势和市场资源,为灵活就业人员争取了更多工作机会。驿站还以“直播带岗”的新形式,将岗位信息直观展示给求职者,单场直播吸引了上千人关注,极大提高了就业信息的传播效率,拓宽了就业渠道。

  目前,松滋市以该驿站为样板,积极推动全市5家“工会驿站+零工驿站”协同发展,形成了“工会引导+市场运作+职工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全市灵活就业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松滋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人社部门,持续为驿站引入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服务,让灵活就业者“增收有门路、权益有保障”,让“小驿站”托起“大民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