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长江十年禁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五年来,各项保护措施协同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均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从“摇摇晃晃”到“稳稳当当”稳定退捕渔民生产生活渠道
十年禁渔,民生为本。渔民上岸后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了,长江禁捕就有了稳定、扎实的社会基础。
根据建档立卡情况,全市录入长江禁渔国网系统退捕渔船4309艘、退捕渔民7749人,需转产安置4716人,身后就是数千个家庭。退捕渔民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退捕后生计如何保障?
因人设岗,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舍小家,顾大家,更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荆州区李埠镇龙洲村村民陈中国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长江禁捕后,他主动上交渔具、渔网、渔船,成为全村最早上交渔船的渔民之一。
上岸后,陈中国的身份从“渔民”变成“菜农”,他种植数个蔬菜大棚,收入可观,一家人生活美满。
像陈中国一样,转型转产成功的渔民不在少数。为有效促进退捕渔民就业,荆州市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和门路,五年来组织退捕渔民参加就近就地免费职业培训3200余人次,累计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或综合类招聘会(设有退捕渔民专区)200余场,提供招聘岗位近4万个。
从水上“讨生活”,到岸上“创未来”。荆州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扶持退捕渔民创业,扶持创业523人、创办实体数432家、带动就业102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00余万元。
监利市对退捕渔民创业半年以上的给予创业补贴,桥市镇退捕渔民阎德国与17户60多名渔民一起流转土地785亩,创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洪湖市退捕渔民何广文在人社部门创业帮扶指导下,创办服装公司,提供就业岗位70多个,吸纳退捕渔民就业17人。
综合施策,兜底保障。荆州建立对退捕渔民的包保责任制、定期回访、常态化帮扶和督促检查等多项机制,对确实难以就业的退捕渔民,结合渔民技能特点开发一批护渔保绿、水上清洁、安全巡查等公益性岗位,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183个,其中“护渔员”111人,解决退捕渔民后顾之忧。
从“捕渔人”变为“护渔员”,孙海文就是其中一位。他从渔民变成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守护者,每天骑着摩托车在长江故道上巡护,制止多起非法捕捞、非法开垦、洲滩放牧等行为。
工作做细了,兜底到位了,退捕渔民有活干、有钱赚,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荆州退捕渔民已全部转产安置,灵活就业占比大幅下降,说明退捕渔民的“新饭碗”越端越稳。
从“人防人巡”到“智防智控”健全完善常治长效禁捕机制
“发现异常,迅速出发!”前不久,荆州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托“渔政智能指挥中心”平台视频巡查,发现荆州区李埠镇长江沿线出现疑似违规垂钓现象。该大队联合公安、长江护渔队实地核查,及时劝阻非法垂钓行为。
2022年7月,荆州建成智慧渔政执法平台,采取“1+2+6”建设模式,即建设“1个市级总平台+洪湖、长湖2个分平台+6个县市分平台”,将荆州境内483公里长江干流、93公里长江故道和洪湖、长湖纳入监管范围,覆盖流域长度820公里。
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通过“人防+技防”综合运用,建立完善“实时监测、发现问题、预警推送、录像取证、移动执法、处置上传”等渔政执法闭环处置机制。运行以来,累计发出预警信息20余万条,其中人员活动预警12.1万条、船舶闯入预警3.6万条、疑似非法垂钓预警4.2万条、疑似非法捕捞预警1万条,实现非法捕捞“看得见”、流域水面“管得牢”。
五年来,从“两条腿、一双眼、一个手电筒”的传统手段,到不断向科技要智慧强力量,荆州渔政执法装备能力不断提升。
全市各级渔政执法机构配置执法船艇51艘,其中50吨位以上执法船4艘、30吨位执法船1艘、5至8吨位执法船5艘;冲锋舟1艘;执法艇40艘,无人机、夜视仪、手持定位仪等现代化设备成为每一个渔政执法中队的标准配置,能适应复杂多变执法需求,为打击涉渔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坚实保障。
筑牢禁捕防线,共护一江清水。荆州先后与岳阳、宜昌、荆门、恩施签订长江禁捕跨界水域协同执法合作协议,各级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相继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深入开展“渔政亮剑”“打非断链”等专项执法行动。
长江禁捕以来,荆州开展跨部门、跨水域联合执法行动4000余次,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200余艘,清理违规网具近10万张,查办涉渔行政案件1200余件、刑事案件800余件。非法捕捞刑事案件和110警情分别从2022年最高位的315起和437起,下降到2024年的76起和39起,降幅分别达到75.6%和91.1%。
荆州各地全力打造“线上+线下”的宣传矩阵,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网络平台和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作用,深入宣传长江禁捕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十年禁渔的舆论氛围和人心导向,“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禁渔氛围基本形成。
十年禁渔,久久为功。回顾十年禁渔“上半场”,鱼翔浅底江豚跃,浪花里载着长江禁渔五年的荆州作为:展望十年禁渔的“下半场”,荆州市扎实做好水生生物保护、渔民安置保障、禁渔执法监管等工作,巩固提升禁捕退捕工作成果,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作出荆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