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13日
第A004版:荆州区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数字食堂”,托起孩子们的“幸福餐盘”

  □ 通讯员 陈巧玲 苏艳妮

  “滴”的一声轻响,食堂窗口前的人脸识别屏随即弹出学生姓名、套餐信息,热腾腾的营养午餐即刻递到学生手中……

  这一幕智能化用餐场景,是荆州区“数字食堂”建设工程的日常。通过四大智慧系统构建起的从市场到餐盘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正在用科技重塑全区校园食品安全生态。

  “以前,中午吃饭要排长队。现在,刷脸就能取餐,还能通过电子大屏查看每日菜单,太方便了!”实验中学灵均校区学生陶静茹兴奋地说。在取餐窗口,学生们无需刷卡停留,只需在人脸识别设备前驻足0.3秒,系统便能精准完成身份核验与餐费结算。数字化改造后,有效提升了食堂服务效率,缩短了高峰期排队时间。

  在食材管理环节,学校通过集采集配模式严把质量关。“当天统一配送的食材,每件都带有溯源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生产日期、质检报告和运输轨迹。”学校负责人介绍。后厨操作间内,高清摄像头将洗切、烹饪、分餐等全过程实时传输至“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平台,实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食品安全监管,用科技筑起食品安全坚固防线,确保孩子们吃到的每一口都干净、健康、安全。

  自2024年12月启动数字食堂建设工程以来,全区以食材采购系统、智能消费系统、财务系统、“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四大智慧平台为核心,构建起数字化管理体系。截至今年1月,全区30所学校51个校区全部完成硬件部署与数据对接。目前,这些系统均已投入正常运行。

  荆州区将继续完善数字食堂系统功能,强化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四大系统”操作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效率。同时,充分运用区级监管平台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及时发现解决各种问题,让“数字食堂”更好托起孩子们的“幸福餐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