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21日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常词句的现场迸发生动诗意

——读刘洁岷诗歌《买早点》

  □ 何安

  每个人都有买早点的经验、经历,诗人刘洁岷的这首以《买早点》为题的短诗,将这一日常行为纳入自我情感、与家人的联结,以及对社会的多重思考中,使得普通的题材,因诗的正文内容而给读者带来了“期待遇挫”之感。接下来,笔者将对这首11行的短诗进行文本细读。1

  我身体是我母亲身体里并不多余的部分

  首句有着追忆式的从容沉静之感,这一叙述特点,便开启了本首诗的情感基调。细读会发现其中包含着多层意蕴。一方面,有句俗话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儿肉”,这种带有天然的无法割舍的骨肉至亲之感,似乎被“并不多余”这四个字消解。诗人特意没用肯定句,而用否定句,看似双重否定,却让“并不多余”这几个字,于是呈现出轻微的调侃意味。

  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思考,母亲孩子之间本来就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虽有骨肉相连,却又各自独立。“并不多余”这几个字则表达了第二层含义,即对“多余”的否定,肯定了拉进了情亲关系。总的来说,第一句的落脚点还是说明自己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自己和母亲深刻的联系。

  我的情感是我的父亲老眼里落下来的东西

  第二句则从“身体”对应到“情感”,从“母亲”转至到“父亲”,从“并不多余的部分”变为“老眼里落下来的东西”,而这两句又彼此互文,这是从一个已为人父的孩子视角,来看他的老父亲老母亲。“老眼里落下来的东西”很明显是指代眼泪。于是,“我”的情感则在交互的情亲关系中显得如此复杂深切而又真挚动人。

  2

  我是我曾在一部手抄本里遇到的一个偏执的人

  用的是“曾在”,而不是“现在”,用过去时更贴合开头两句奠定的语调,同时,时态的设置也颇显精巧:“我是”(现在时),“曾在”(过去时)说明这样的状态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此种“我见我”之情景,在《指纹采集》中也有:“如果我们的城市能够停止运转/那么所有的指纹就会着魔般地纹丝不动/我看见我站在昨晚去过的茶楼门口/嘴唇翕动,并意识到,修复指纹就能/修复你和我们的整个生活”。

  “手抄本”,是七十年代的出现的一种“地下文学”,这就将时间拉到了“我”的童年代了。而这里的“偏执”一词,则可以理解为是自己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是一种有意放低姿态的行为,实际上侧面表现出自己对于父母的敬重之情。3

  三句读下来,“我”也就成了一个抽离自身,从三个方面(与母亲、父亲和过去的自己)审视自己的人。而接下来:

  于是我几乎看到几何的雪落在腐败的土地上

  则是以虚写实的感慨。“雪落在腐败的土地上”,或许是诗人看到了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现象,呈现出的是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巧合的是,这两首诗是两个时代的诗人同在武昌所写,不知诗人在那时候是不是在某些情况下也想到了这句,而喟然长叹呢?4

  接着从第五句,看似是进入了“正题”(点题):我正在原老武锅牛肉包子铺前排着长队

  并打听到了水陆街的烧麦、牛肉粉、付记鳝鱼面老武锅豆皮店的电话是158****5403

  诗人将电影手法娴熟地运用在诗里,前四句像是电影序幕的独白,是虚写。第二部分则是日常市井生活的跟拍镜头下的近距离特写,是实写。似乎终于来到了“买早点”这一主题行为中,热闹早市的在场感十足。就连老武锅豆皮店的电话也被镜头特写,且详细地交代,至于电话号是否为真实已不再需要去深究,而是通过这种精准的细节,让人仿佛置身于“热气腾腾”的街边。

  除了时间空间上的穿越,由虚到实的写法变化,随之而变的还有语象变化,不再那么密集了。这三句是相对于开头四句而言,可看出诗人刻意放缓了语调节奏,使得行文张弛有度。5

  我的你们猜不到的女儿与我不过是

  在容貌上彼此抄袭来抄袭去的一对父女

  如此跳跃的突转,因前三句的“铺垫”,显得又在情理之中。可以说是对第一部分的延续,虽然我们无法得知诗人在买早点的行为过程中,究竟遇上了什么事情而有了与买早点不相干的思索,但是意识流动的方向在分散中又聚集为有个圆圈,圈内是在场的街边早市,圈外流转着一家人的情感线索。

  第一部分是“我“在和”我的父母亲”肉体和精神情感方面的关联,第三部分涉及到的是“我的女儿”和“我的爱人”,明明可以简单地说“我的女儿与我”,却因加上了修饰词“你们猜不到的”竟增添了神秘感,这样的感觉措置在买早点的现实活动中,有一种十足的电影氛围感。“抄袭”是对父女相似的一种陌生化表达,加之“抄袭”的“抄”,间接性照应前面的“手抄本”的“抄”。

  6

  我还不至于是《史记·商君列传》中宕开的一笔

  实际上第四句已然提供了解读的线索,这里提到了商鞅,可进一步关联当下。在表达效果上,在将诗歌中前半段呈现的情感和日常里加入一点“硬度”,映照“现实”,又在结尾回归到温情和细腻里,整首诗产生出多重元素相互碰撞的奇特的化学效果,可谓张力十足。

  我习惯于在夜里面对我的爱人,细腻有如祈祷

  用的不是妻子那么正式的称呼,不至于是“情人”带有点偏负向的情感,而是“爱人”称呼,用词的精准度很高。再细看“细腻有如祈祷”这一比喻,将汉语的词性活力得心应手得发挥了出来。“细腻”是形容词,“祈祷”为动词,仅仅是两个不同的词性放在一起并列做比拟,却能将”在夜里面对我的爱人“的温情态度和向神祈祷叠加在一起,祈祷是针对神,倒也不至于是宗教层面。作为《买早点》这首诗的结尾,让这一极其日常普通的行为变成了促成诗人思索个人与家庭成员情感关系的一种触发机制。

  这首短诗有极其精巧的内在结构,其长句语调特点、柔中带刚的平衡感、错落的时空安排,以及十足的电影氛围等,都使得这首诗可以被反复品读。口语语感和叙事性元素的加入,恰到好处地完成了一场融合,将熟悉的日常,这样的语言碰撞带来了新的活力。正是这种看似语句风格的不统一而让这首简短的诗包孕万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