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5月21日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传承千年智慧,滋养时代家风

——简评《中华经典家训》

  □ 华景

  中华文明五千年,家训文化如一脉清泉,滋养着无数家庭的道德根基。从《周易》的“正家而天下定”到孔子的“诗礼传家”,从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到曾国藩的“立志勤读”,家训不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是民族精神的缩影。在当代社会,家风建设被赋予新的使命,如何从传统中汲取智慧,让家训文化焕发现代生命力? 杨宪福教授主编的《中华经典家训》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通俗的诠释方式,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浓缩的家训精华,更是一本连接历史与当下、家庭与国家的文化指南。

  全书收录140余则跨越先秦至现代的经典家训,内容涵盖修身、齐家、处世、治学等多个维度。其装帧设计质朴典雅,内文采用双色印刷,既适合个人研读,亦可作为家庭共修的案头书。

  本书以时间为轴,分章梳理了先秦至近现代的经典家训,每章聚焦特定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与思想。例如,先秦部分收录了周公“慎无以国骄人”、孔子“诗礼传家”等训言;三国两晋南北朝章节中,诸葛亮“志当存高远”与颜之推“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等名句熠熠生辉;隋唐至明清部分则囊括了李世民“倾己勤劳,以行德义”、曾国藩家书等典范。每则家训均以原文、白话译文、背景解析和“读与思”栏目呈现,既还原历史语境,又引导读者联系现实。书中还穿插了“孔府内宅照壁《戒贪图》”“孟母断织”等生动故事,让抽象的道德准则化为可感可触的生活场景。

  家训是中华文明“家国同构”特质的缩影。在物质丰裕而精神焦虑的当下,家训为家庭关系与个人成长提供了破题思路。书中通过苏轼家族“三代词人”、梁启超“九子才俊”等案例,揭示了家风对代际传承的决定性作用。例如,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训导,直指当代教育中人文素养缺失的痛点;陶侃母“以官物遗我,徒增吾忧”的清廉观,则为干部家庭敲响警钟。书中强调,家风不仅是私德问题,更与党风、政风、民风息息相关——家风正则社会清,家风浊则世道颓。这种将个体修养与社会责任相勾连的视角,极具现实启发性。

  如何让古老家训“活”在当下? 本书给出了两条路径:一是挖掘家训中超越时代的普世价值,如“孝悌忠信”“勤俭持家”;二是结合现代语境进行创造性诠释。例如,编者将《颜氏家训》中“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解读为“构建和谐家庭关系的核心”,并引申至当代独生子女家庭如何培养手足之情。书中还提出“树立特色家训”的主张,鼓励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提炼家风,既尊重传统,又彰显个性。这种“守正创新”的态度,为传统文化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中华经典家训》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大众情怀的力作。它既是一部家训百科全书,为研究者提供翔实史料;也是一本家风建设手册,为普通家庭指明实践方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家训文化如同一条纽带,将个体的道德追求、家庭的和谐愿景与民族的文明理想紧密相连。家训传承的是文化,更沉淀出走正路、立正心、成正人的人生力量。期待这部著作能唤醒更多人对家风的重视,让千年智慧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之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