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6月26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我市“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提升产业竞争力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高地

  本报讯(见习记者张晶晶)谋划产业发展蓝图,推进实施产业倍增,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6月2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建功支点·荆州争先——‘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会议,专题解读《荆州市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根据《行动方案》部署,到2027年,力争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2110家;到2030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迈上6000亿元台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600家;到2035年,具有荆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六大行动”擎动荆州产业新跃升

  立足荆州实际,如何谋划产业发展蓝图,建成什么样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炜详细阐述荆州产业发展路径,介绍六大行动具体举措——

  实施产业集群优化行动。深度对接融入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深挖资源优势,做强产业链条,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打造体现荆州优势的“23515”现代产业体系,即智能装备和农产品加工2个两千亿能级支柱产业,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3个千亿能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医药健康、光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低空经济5个五百亿能级特色产业,以及15条重点产业链。

  实施科产融合领航行动。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打造由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组成的科创矩阵,构建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新格局,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引导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重塑产业优势。

  实施实数融合赋能行动。夯实数字基建发展底座,深挖数据要素价值激活发展动能,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扶持力度,全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到2030年,全市将建成省级及以上5G工厂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0%。

  实施链群协同提质行动。内培外引、链群互动,构建全面协作的产业发展生态;以企业梯度培育和“链长制”为抓手,推动主导产业以“点”带“面”、扩能提质;强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大力推进链式转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整体跃升。力争到2030年,培育百亿元企业20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0家。

  实施绿色制造转型行动。推行绿色制造,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围绕“双碳”目标,构建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体系,推动节能降碳装备迭代升级,强化工业领域安全治理,统筹绿色低碳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到2030年,全市建成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80家。

  实施区域产业协作行动。聚焦产业区域协同发展,以“平台赋能+产业协作”激发开放式产业合作新活力;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效利用荆州港水运口岸,建好用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鼓励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积极推动跨区域协作,主动融入汉襄宜“金三角”产业协同发展,深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作,构建产业优势互补、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轮”驱动现代化工冲刺千亿蓝图

  目前我市现代化工产业发展如何?有哪些显著特点?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勇表示,目前全市形成煤化工为引领,“煤、盐、磷、硅”四素融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呈现出煤化工优势显现、盐化工底蕴良好、磷化工集群突破、硅化工效能跃升、化工新材异军突起、医药化工提档升级等六个方面的特点。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77家,完成总产值603亿元。

  锚定我市现代化工产业总产值2027年突破千亿的目标,作为链主单位,市发改委将从哪些方面推进现代化工产业发展?

  刘勇表示,将着力围绕“四个聚焦”,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力构建“煤化盐化双轮驱动、硅化磷化交叉融合、四素耦合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工产业新格局。

  聚焦行业准入,推动绿色安全发展。优化化工项目服务审查模式,建立以政策导向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的项目决策咨询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开展跨部门联合决策咨询,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大项目,推动转型升级发展。抢抓“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聚焦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动传统化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发展聚氨酯、环氧树脂,绿醇、绿氨新能源等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

  (下转第2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