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01日
第A006版:江津笔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诗意栖居的“灵泉妙境”

  □ 李未

  是日,正值初夏,偶得机会,在卫都朝歌与一群诗人“相约古灵山,寻梦封神地”,流连于女娲宫群,寻觅于天宫神域,感受着人神对话的魅力……

  我非文人,纯粹凡人,虽也漫步神地,亦欲捕捉神奇,却未及神韵,毕竟是神乡神境,难得要领,坐上大巴,便昏昏欲睡……恍惚间,仿佛被闪送进神话的梦境——古灵山深处一个被赋予诗意美名的民宿群落“灵泉妙境”。

  “灵泉妙境”,位于凉水泉村,由一群沿山泉走势错落排布的民宿构成,位列“全国民宿发展十大典型模式”之一。原来“灵泉”乃灵山之泉,“妙境”乃神奇之境,而妙境之“妙”,则是这里70余栋经过精心打造、形式各异的灰瓦石屋,似在山间步道串起的竹海里自然天成……

  有关建筑,我自然有心探究,目光很快聚焦在这群民居建筑上。可能是职业使然,每次融入到特色建筑的世界里,我就会“犯迷糊”,呈懵圈状,这是一种沉浸式的陶醉!

  我不愿放过这里每一栋令人倾心的特色建筑,哪怕它看上去没那么规整,甚至还有点破碎。我知道,“灵泉妙境”拥有的石光院子、花田木屋、星空果岭、悬崖竹屋、多堡屋五种风格民宿,短时间内不可能一一打卡,但顺着山道,我还是尽量点卯,尽力品读。

  初夏的夕阳仍具穿透力,透过枝叶的缝隙撒在山道上,微风摇曳,能闻到淡淡花香,能听到虫儿低鸣,整个“灵泉妙境”都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此刻游石光院子,正应时应景,

  漫步在石光院子系列的半闲山居、世外桃源、山水静舍和九溪南山等院落,静静地品味石头屋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装饰风格融为一体的更新手法和特别创意。眼前的石光院子系列,房屋均采用“一脊两坡”的建筑形式,两层墙体均用凿工整齐的石块砌成,室内外地坪均为石头铺就。我越看越入神,越看越走心,又懵圈了。的确,这类石砌四合院,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传承独有,庄重里藏着优雅,意境中显出格局。

  特别是面对“猪舍茶吧”的招牌既好奇又好笑,怎么也想不到,这些过去破旧简陋的牛棚、羊圈和猪舍,经过“人性化”改造,居然“变身”为紧跟时代潮流的茶吧、咖啡馆和西餐厅,令人刮目相看,我能不懵圈吗?

  我走出“灵泉妙境”,若有所思,忽然联想到南怀瑾的诗句:“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当下的人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待久了,渴望寻一处静谧之地,逃离喧嚣,与自然相拥,放飞自我,“灵泉妙境”颇具“诗酒田园”风格,算得上诗意栖居的理想之地,但美中不足,眼前的妙境,似略感仙气有余,人气不足,缺点烟火气……当然,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妙境,也没来得及细品。如果一群诗人能坐在石屋里,仰望星空,品一壶留香隽永的活泉煮云雾茶,或许建筑的美感与诗人的灵感会碰撞出诱人的火花,流淌出美妙的诗篇……

  这次与诗人同游“灵泉妙境”是集体活动,必须统一行动,即使流连忘返也只能寄情于此。毋庸置疑,我定会再来,懵圈一次,栖居两日,慢行静思,深度感受建筑的魅力,享受妙境的诗意,因为到了这里便不必再去寻求诗和远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