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01日
第A006版:江津笔会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古诗词里收麦忙

  □杨卫中

  风吹麦浪起,蝉鸣夏始忙。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天地间一片金黄。微风轻拂,一波波的麦浪和着泥土的气息,散发出沁人的馨香,金灿灿的麦子就着风的意向,吟唱着一首丰盈的歌,荡气回肠。沉甸甸的麦穗,在骄阳下谦卑而羞涩地低垂着,像怀胎十月的少妇等待着分娩的喜悦。

  五黄六月,正是麦收的季节。在金色的麦田里,数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运粮车驰骋往复,在寥廓高远的天幕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收割机如钢铁巨兽狂猛地吞吐着麦秆,扬起漫天的尘屑,犹如海上鲸鱼游动时掀起的浪花,又似彗星坠落时划破天际的刹那。

  望麦凝思,思绪翻飞,瞬间穿越历史的时空,让我打开古诗词的浩瀚篇章,找寻和体验那个年代传统的麦收生活,感受延续千年的原始农耕文明。

  白居易的《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不带任何夸张和修饰,详细而又如实地描写现实收麦的生活场景。戴栩在《刈麦行自灵岩归示赵丞》中写道:“陌翁语妪切莫迟,梅风温云晴不久。两手便熟镰无声,黄云卷地苍坡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麦收时节的繁忙景象和农夫抢收麦子的辛劳,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的劳动场面。范成大的《刈麦行》“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反映民生疾苦表达稼穑之艰,深深的爱农悯农情结十分感人……

  机械的轰鸣打断了我的思绪,看着一粒粒饱满的麦子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从收割机的仓门跃出,欢快地翻滚着、打闹着、推搡着,挤进运粮的车厢。田间地头,那一张张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深深的皱纹都被这情景感动得舒展开来,他们用自己的岁月和血汗在大地上写就的诗得到了圆满,丰收的田野就是最美的画卷!

  如今,机械替代了人工。麦收季节,已经没有过去的繁忙和漫长,但那些古诗词中的麦收场景依然在心中回响。它们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