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05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公安县竹乡湖村:

绿色种植,棚架梨下结“金果”

  近日,走进位于公安县毛家港镇竹乡湖村的强禾家庭农场梨园,整齐划一的棚架格外醒目,一个个翠绿的梨果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忙不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目前,我们上市的主要品种是翠玉梨,一般每斤六七元,主要销往广东、深圳等地。”技术员邓德平说。

  □ 通讯员 彭荣莉

  市场青睐靠的是梨果品质好,好品质则源于绿色种植。邓德平介绍,该家庭农场种植的棚架梨建立了“草—树—肥”生态循环模式,实行深草栽培,不打除草剂、只施农家肥,不仅保障梨果品质安全,更让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

  像这样的棚架梨,在毛家港镇共有400余亩。近年来,该镇积极构建“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积极推广“水平棚架”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动棚架梨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目前,全镇已有3个行政村参与种植,带动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预计今年梨产业总产值可突破600万元。

  “我们计划3年内把棚架梨发展成为特级招牌产业。”毛家港镇农办主任彭堃表示,一方面,坚持绿色种植,农业技术骨干挨家挨户蹲点指导,另一方面,坚持科技驱动,积极谋划棚架梨产业升级,让每一颗梨果都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金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