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09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打造“沙检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品牌——

十年守护,为未成年人成长撑起“法治晴空”

  □ 通讯员 杨颜吉羊 记者 陈雪玲

  十年前,在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精心设计下,一名身着检服、胸配检徽,戴着夸张的黑框镜检察官哥哥“问世”,取名“沙检君”。

  十年里,他是校园里的普法使者,逐渐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用爱绘就一幅幅法治护航青少年成长的生动图景。

  十年积厚成势。从破圈出道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教育体系,这个会讲故事的检察IP,成为荆楚大地未成年人保护的鲜活符号,“沙检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品牌越来越闪耀。

  “那时候新媒体刚火,我们想让严肃的检察工作更贴近群众。”时间回溯到2015年,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敏锐捕捉到新媒体传播趋势,以检察官为原型,创作出“沙检君”这一卡通形象。

  线条勾勒的检察制服、灵动鲜活的神态,这个凝聚着检察干警巧思与创意的漫画形象,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荣获“湖北检察好新闻一等奖”。

  然而,形象破圈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其赋能检察工作才是核心。

  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持续深耕,赋予“沙检君”全新生命力,让“沙检君”从单纯的形象符号逐步发展为“普法代言人”,一系列特色普法节目应运而生——

  “沙检君读故事”用温暖声线讲述法治故事,“沙检君广播剧场”以沉浸式剧情演绎法律知识,“沙检君说案”用真实案例敲响成长警钟。

  在“沙检君”亲切的讲述中,原本严肃的法律条文化作涓涓细流,悄然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这些年,依托“沙检君”,沙市区人民检察院还厚植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品牌根基——

  打造“小红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法治教育;

  40余名检察干警化身行走的“沙检君”,走进沙市区各中小学担任“法治副校长”,累计开展200余次法治讲座,为万余名学生播撒法治种子;

  组建起一支50人的“沙检君·法治讲师团”,检察官与资深教师联手,精心研发覆盖不同年龄段的分龄化法治课程,实现辖区中小学全覆盖。

  一次次实践,让“沙检君”品牌愈发闪亮,2021年,沙市区人民检察院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2023年底通过复核,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永久保留该项荣誉称号。

  以队伍为内核,锻造品牌力量。在沙市区人民检察院,“人人都是沙检君”的理念早已融入日常工作。

  该院通过典型案例研讨、模拟实战演练,不断淬炼干警们法治宣讲本领;建立“传帮带”机制,由业务精湛的资深检察官担任导师,从宣讲内容策划、授课技巧打磨,到突发状况的应对,全方位指导年轻干警,着力锻造一支“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复合型法治宣传队伍。

  如今的“沙检君”,不再只是屏幕上的卡通形象。从展厅到课堂,从社区到云端,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走到哪里,“沙检君”的普法课堂就延伸到哪里,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把法律的种子撒进人们心里,让法律条文变为少年可触摸的安全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