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俊
“出村先进湖南,种地靠天吃饭”,这是公安县章庄铺镇严家嘴村昔日的真实写照。这个三面环水、唯一陆路需要借道湖南澧县的村庄,一度因交通闭塞、产业薄弱陷入发展困局。而如今,千亩柑橘基地碧浪翻滚,虾莲混养水田波光粼粼,硬化村路纵横如网。巨变的背后,正是该村探索产业发展振兴新路的有益尝试。
眼下,在严家嘴村的香莲塘,鲜艳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曳,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好丰景”。
“再过两三个月,村里的加工厂就可以加工莲米了,一次性可以加工莲米10万吨以上,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万元以上。”严家嘴村党支部书记李厚斌说,严家嘴村的突围,始于基础设施的破局。
面对“绕道湖南才能出村”的交通死结,公安县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以帮扶资金为杠杆,撬动全域路网升级:提档升级13.5公里村级公路、2.5公里组级公路,铺设碎石路面5公里,修建通组入户道路3公里,形成“通组道连村道、村道接国道”的网状枢纽,彻底终结“出行难”。同时,硬化沟渠6000米,改造13口当家堰塘,建设4座高灌站,实现“天旱水涝保丰收”。
“这些工程不仅是硬件的提升,更是政府资源精准滴灌的缩影。”李厚斌说,交通部门发挥行业优势,将专业力量转化为村庄发展的“基建引擎”,为产业振兴埋下伏笔。
政府搭台,更要群众唱戏。严家嘴村通过三大机制唤醒村民“主人翁”意识。成立柑橘、虾莲混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包技术、包销售、包资金”模式,开展“香莲+小龙虾”混养,平均亩收益达3500元;治理创新保障长效,通过“红黑榜”公示、乡贤奖学基金等机制,将道德约束与物质激励结合,遏制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
“没有产业的治理是空中楼阁,没有治理的产业难以持久。”李厚斌介绍,严家嘴村以柑橘、湘莲为主导产业,发展优质柑橘1800亩、湘莲500亩,其中虾莲混养200亩,集体配套滴灌产业园120亩,每年创收5万元,5年后可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
如今的严家嘴村,村路蜿蜒如带,柑橘园清香弥漫,虾莲田里农户俯身劳作。这块曾经的飞地,一端连着产业兴旺的沃土,一端通往乡村振兴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