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溢凡
推开闺蜜家的门,我就像一脚踏入了流淌的诗行里,她迫不及待地给我介绍一上午的杰作。第一道菜是几块煎得油亮金黄的豆腐,摆在青瓷盘里,洒了些碧绿的葱花和洁白的茉莉。她说,这叫“夏荷映雪”,取的是那点绿意点缀在素白之上的清雅别致。咬开薄脆的外壳,浓郁的豆香里还带着一丝淡雅花香,余味无穷。
接着是“荷风送香”,碧绿绵密的豌豆泥铺底,宛如荷塘,粉嫩河虾和三色堇点缀其间。入口鲜甜清爽,仿佛夏夜晚风拂过舌尖。最后上的是一碗甜汤,莹润的莲子和雪白的百合炖得软糯清甜,她还特意拈了一小撮干桂花,撒在汤面上,管那叫“碎金”。这碗汤叫“夏夜流萤”,寓意日子如流萤闪光般美好。这一餐饭下来,我仿佛尝尽了整个夏天的风物诗。原来,最动人的诗意,竟藏在这三餐四季的人间烟火中,温柔流淌。
这样的诗意不止于餐桌。在生活博主李子柒的视频里,食物被赋予了庄重的仪式感和东方式的含蓄诗意。午后蝉鸣,李子柒蹲在田埂上,指尖灵巧地探入温润的泥土,为豆苗梳理乱发。阳光从瓜架缝隙里筛下来,碎成光斑,跳跃在她素净的草帽和专注的侧脸上。她起身,从木桶里舀起一瓢清冽的井水,手腕一扬,水落在作物根部。豆苗贪婪吮吸着甘霖,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尽情舒展。这一连串利落的动作,将简单的劳作酿成了一首铺展在土地上的田园诗歌。
这种将生活品出诗味的巧思,古已有之。读《浮生六记》,总会为芸娘的巧思赞叹。她用象牙白的竹笋和软嫩如脂的豆腐做成五瓣花片,缀上几丝胭脂红的火腿作蕊,衬上碧绿的菜心梗做枝。巧手拼就后送入蒸笼,不多时,雾气升腾,一碟“梅花”便在朦胧烟雨中悄然绽放,故取名“梅花盒”。夏夜,月色如水,她提篮行至荷塘,择一朵含苞的荷花,轻柔地拂开花瓣,将细纱包裹的茶叶藏入花心,静待月光与露水将一夜花魂浸透茶中。翌日晨曦微露,芸娘赶在花开前将茶取回,以清泉烹煮。氤氲的茶气里,每一缕呼吸都带着莲花的清芬。布衣菜饭,亦可乐终身。于她而言,诗意并非附庸风雅,而是早已渗透在材米油盐的日常之中。
从芸娘的荷花茶,到李子柒的田园诗,再到闺蜜餐桌上的“夏夜流萤”,诗意从未远离。只要我们放慢脚步,用心感受,就能将寻常烟火,过成有滋有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