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24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国家级非遗“活”起来

石首市跳三鼓曲艺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记者孙晓旭 通讯员吴熠雯 曾伟)近日,石首市“知音石首 非遗传承——非遗走进‘彩虹课堂’”跳三鼓曲艺培训班正式开班。此次培训旨在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跳三鼓”发掘、培养新生力量,推动这一承载着荆楚民俗记忆的古老艺术传承创新。

  国家级非遗跳三鼓承载着千年民俗记忆。这一源于湘鄂边的独特曲艺,由古老的“跳丧鼓”演变而来,因与“三”结缘、避“丧”字更名。三人配合的表演独具韵味,“右手筷子左手钹”,舞步环绕桌角,鼓声伴舞不停;卡七字句、扬嗬嗬等五种唱腔各具特色,其艺术价值曾载入《中国民歌集成湖北卷》等国家级典籍。

  作为珍贵的文化瑰宝,跳三鼓2007年入选湖北首批省级非遗,2014年更晋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为民俗研究提供鲜活样本,更以文化认同凝聚人心,在传承中续写荆楚文化新篇。

  此次培训由石首市委社工部、石首市文旅局联合主办,在石首市群艺馆跳三鼓传习所进行为期21天的系统培训。课程涵盖跳三鼓技艺、曲艺表演、声乐演唱等核心内容,由陈强明、刘吉亮等非遗传承人及资深教师授课。通过专业指导与实践演练,系统提升学员传承能力,为非遗传承储备生力军,让古老的跳三鼓艺术在新时代实现鼓韵长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