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7月26日
第A003版:建设先行区 当好排头兵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把握“排头兵”与“五个坚持”的内在逻辑 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 肖云林

  6月17日至18日,省委书记王忠林到荆州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荆州要努力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并提出荆州要坚持做大规模、提升能级;坚持做强枢纽、优化功能;坚持文旅融合、传承创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严字当头、一刻不停。

  “排头兵”的目标使命与“五个坚持”的方法路径,是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荆州何为的“湖北部署”。

  全面把握“排头兵”与“五个坚持”的内在逻辑

  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意味着在江汉平原区域内全领域,至少是主要领域、多数领域做排头兵。“排头兵”既包括体量,更包括品质,其考核的指标多维、动态,需要有高质量发展的实际绩效以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主要支撑。

  “五个坚持”是一个动态的统一体,概述了荆州当“排头兵”主要的方法路径。对其内涵必须要动态理解、全面理解、系统理解。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对荆州发展的重要部署结合起来,系统理解、一体化抓好落实。

  “排头兵”与“五个坚持”体现的是目标使命与方法路径的逻辑。评价是不是“排头兵”,落实“五个坚持”是重要指标,“五个坚持”做得到不到位,主要看在“五个坚持”方面是否做到了区域“排头兵”的位次。

  以荆州科创走廊建设为例,就是要研究与发挥好在荆高校的相对优势,鼓励做大、做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整体提升创新策源力。引导各高校对标荆州产业需要,加快学科与专业群调整与升级、错位发展;引导各高校增设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等专业;促进各高校资源共享,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转化体系,让更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在荆州转化,让更多优秀学生在荆州就业创业,让在荆高校成为荆州最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准确把握“五个坚持”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

  “五个坚持”之间不是平列的关系,第一个坚持“做大规模、提升能级”是对“当好排头兵”的总体要求,既要强调体量以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又要突出高质量以解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第二个坚持“做强枢纽、优化功能”,第三个坚持“文旅融合、传承创新”,第四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对荆州如何当好“排头兵”需要优先坚持的战术选择,也就是优先解决制约做“排头兵”的交通瓶颈,优先发挥好文化资源优势,优先解决好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等。为此,荆州已经明确构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和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设全国特色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7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实施长江大保护、洪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第五个坚持“严字当头、一刻不停”则是对“当好排头兵”的纪律与作风保障。以强作风、实纪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上来,确保在全领域或多数领域做“排头兵”,让荆州百姓可感可及。

  荆州目前发展与武汉、宜昌、襄阳均有一定差距,所属各县市区差别也较大,3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为此,荆州已经确立构建“23515”现代产业体系,即智能装备和农产品加工2个两千亿能级支柱产业,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3个千亿能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医药健康、光电子信息、循环经济、低空经济5个五百亿能级特色产业,以及15条重点产业链。坚持“做大规模、提升能级”就是要围绕这一要求,精准落地。

  对标“23515”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支持长江大学在石油与农业领域做强;支持荆州学院服务智能装备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支持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服务文旅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支持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医药健康产业;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服务智能装备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支持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服务现代化工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家电产业、低空经济产业;支持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服务特色文旅产业、循环经济产业。

  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加快打造全省支点建设先行区,努力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历史机遇期,做江汉平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排头兵,是荆州各类高校、职业院校的定位、路径、抓手,只能并且必须扎实干、快作为、勇担当。

  以荆州科创走廊建设为例,在荆高校就是要在数字教育、技能人才、终身学习等领域把握新技术迭代的机遇,提升学校对荆州高质量发展的融入度、适配度、贡献度。

  在数字教育领域,就是要落实省委提出的“将数字教育作为湖北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的战略性任务,以数字化转型撬动教育领域全方位创新”。支持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用好“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支持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升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支持在荆其他高校通过智慧校园建设、课程数字化改革、产教融合等方式,推动教育教学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就是要落实省委提出的“深入实施技能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技兴荆楚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用好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的三个省级集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光电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技能大赛精选项目:设备点检、光电信息技术)、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两个省级集训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技能大赛精选项目:漆艺制作、养老护理)。以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已培养5个全国技术能手、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已培养2个全国技术能手为新的起点,为荆州“当好排头兵”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青年工匠、技能人才。

  在终身学习领域,就是要落实省委提出的“数智赋能终身教育,坚持高水平开放办学,以开放的理念办好开放大学。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快完成荆州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市校及6个县市分校)更名为荆州市开放大学体系(市和县市开放大学),实现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的转型,成为荆州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最重要平台。

  (作者系荆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荆州理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