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承武 周心男
6月17日至18日,省委书记王忠林到荆州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荆州要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努力当好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既是对荆州战略地位与发展潜力的高度肯定,更是对荆州未来发展方向的目标指引。荆州必须勇担使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把此次讲话精神落实到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中,竞速提质,在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挺立潮头。
制造业“焕新提速”。荆州应聚焦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升荆州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服务业“聚链成势”。荆州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式联运体系,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建设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加大对金融产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血液。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新兴产业“壮大升级”。荆州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千方百计招引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新能源领域,充分利用本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快新能源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在数字经济方面,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招引算力、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打造荆州数字经济新高地。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是荆州竞速发展的关键支撑。荆州坐拥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这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高标准建设荆州港各港区,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级;前瞻谋划荆州机场扩建,提升航空货运能力,构建“水公铁空”无缝衔接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同时,依托强大交通网络,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空经济、高铁经济。高水平建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吸引高端要素集聚,使荆州成为江汉平原乃至长江中游重要的要素配置中心。
荆州地处长江之滨,坐拥洪湖、长湖等生态宝库,必须扛牢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抓好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洪湖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强工业废气排放监管,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推广新能源汽车,倡导绿色出行,加强扬尘污染治理,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公园城市,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生态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荆州特色的生态产品品牌,如荆州有机农产品、荆州生态旅游等,提高生态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文化铸魂要做排头兵。荆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璀璨的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一方面,深入实施楚文化探源工程,加快建设纪南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完善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打造沉浸式楚文化体验区,让编钟乐舞、楚简典籍等“活”起来,推动非遗项目融入现代生活,使古城在保护中焕发时代生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荆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结合荆州的历史文化元素,设计开发一批具有纪念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创创意商品,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干部是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荆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干部的专业化培训,围绕产业发展、经济管理、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既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倡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加大对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严格的监督执纪问责,促使干部自觉遵守纪律规矩,规范自身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分别系长江大学法学院教师、长江大学法学院2024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