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丹
支点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全方位发展。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纽带,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三袁文化”由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所倡导的“公安派”衍生而来,其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与当今倡导的创新文化不谋而合。其对真实情感的坚守,有助于构建清新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的文化生态。其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为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三袁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瑰宝,能够为公安县建功“支点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构建“三袁文化”传承体系。加强“三袁文化”研究,加大对“三袁文化”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深入挖掘“三袁文化”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扎实的基础。推动“三袁文化”普及,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三袁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开展“三袁文化”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提高“三袁文化”知晓率。创新“三袁文化”载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三袁文化”进行数字化转化与呈现,让“三袁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文化传承的广泛性和便捷性。
促进“三袁文化”与产业融合。打造“三袁文化”旅游品牌,以“三袁文化”为线索,整合公安县的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精心打造“三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发袁氏故居修复与保护、“三袁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文化体验活动设计等旅游项目,融入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元素,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旅游体验,带动公安县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发展“三袁文化”周边,鼓励本地企业以“三袁文化”为源泉,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如开发“三袁文化”元素的工艺品、纪念品、服饰、家居用品等。通过举办文化创意产业比赛等,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发扬“三袁文化”治理功能。将“三袁文化”与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将“三袁文化”中蕴含的真善美理念融入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中。通过宣传栏、公益广告、媒体传播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三袁文化”经典故事和价值观念,引导民众自觉践行文明行为规范,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加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三袁文化”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三袁文化”在道德教化、行为规范、凝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励人,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作者单位:公安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