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丹 通讯员王慧)7月27日,2025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在江苏常州收拍,沙市姑娘王祉怡以21:8、21:13战胜队友韩悦斩获冠军。而这枚金牌,也让沙市区“羽冠摇篮”的金色招牌愈发闪亮。
作为世界羽联超级1000赛事,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含金量十足。王祉怡此次作为卫冕冠军独自镇守下半区,接连战胜许玟琪、郡司莉子等强手,半决赛中力克世界排名第4的山口茜,最终与上半区突围的队友韩悦会师决赛,成为继李雪芮之后第二位在此赛事实现女单两连冠的国羽选手。
这一胜利,是沙市区羽毛球辉煌历史的延续。截至目前,沙市区已经走出了辜家明、吉新鹏、谌龙、郭振东、龚伟杰、王祉怡6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其中,吉新鹏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得男单冠军,成为中国首位羽毛球男单奥运冠军;谌龙则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摘得男单金牌,续写了沙市羽球的荣光。
为何沙市区能持续培育顶尖羽毛球人才? 沙市区文旅局局长张志敏的话道出了关键:“羽毛球已融入沙市的‘城市基因’。”这份深植城市血脉的热爱,催生出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全区现有45个羽毛球俱乐部、50多个场馆场地,区羽毛球协会会员超2000人,羽毛球爱好者更是突破8万人。在红门路学校的训练场上,悬挂着多位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海报,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与羽毛球的深厚羁绊。
科学的梯队建设为人才辈出提供保障。沙市区构建起从基层体校到省队、国家队的完整培养链条,已向国家队输送14名运动员,向各省队输送约100人,大批新秀在国内大赛中崭露头角。王祉怡正是这一体系培养的优秀代表,湖北省体育局乒羽中心负责人透露,她在2025年已取得3冠5亚的佳绩,此次卫冕极大提升了其征战后续赛事的信心。
为延续羽毛球优势,沙市区今年出台《促进羽毛球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补助奖励等方式推动羽毛球产业发展,助力“赛事经济”向“消费生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