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8月01日
第A011版:文学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古镇春河

  □ 雷 琼

  当沧海变桑田,当时光埋没很多事物时,程集老长河在这个春天,却以重生的姿态呈现世间。

  早晨,阳光漫过魏桥,老长河碧绿的河水,披着粼粼波光,从远方缓缓流来,在魏桥下打了个漂亮的旋,又缓缓地向前流去。桥下停靠的乌篷船,荡漾在水中。几只白鹭,掠过河面,跳跃着划起一片水花。河边高大的楝树,举着一顶鸟巢,里面传来啾啾呢喃,将沉睡的古镇唤醒。

  这时,背着铁锹与木瓦工工具的人们,从青石古街走来,在河边开始工作。有的去魏桥下搭建木质栈道,有的去砌青灰色围墙,有的去清理垃圾。河边人家的院落里,也渐渐热闹起来,他们打理各自的临河菜园,或种下春天的花。

  李家老茶馆的婶子,在宽敞的院子里烧水,前堂已摆好八仙桌,只等早饭后茶客的到来。

  程集粮酒的院子,落在一畦油菜花里,临河的仿古木门半掩。推门进去,仿佛穿越到旧时光阴。老板见到我们便热情招呼,带我们参观他的“酒王国”。院子两边侧房是对称的仿古木屋,装有格扇门窗,温酒的高台上,视野开阔,越过老长河,可望见对岸正在盛开的油菜花。正屋由三座老屋连通,西边为酒房茶室,东边摆着几张八仙桌,桌上放着程集旧时的桌盒。老板说,文化节期间,“九小碟”会对圈内酒友开放,九种卤菜、糍粑、豆皮,加上他的酒,可混上一整天。老板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中年男人,既怀旧也很潮,觉得生意应该以诚信为首,把酒做好最重要。他打算借文化节这波流量,宣传酒与古镇的渊源,以及其衍生而出的文化。

  豆腐铺院内,制作豆制品用的白棉布,晾晒在长长的竹杆上,微风吹来,如飘起的白帆。院中豆香味四溢,令我们嘴馋不已,好在老板娘“豆腐西施”热心豪爽,从冒着热气的大缸里,舀起几碗豆腐脑,让我们解馋。还是那个纯纯味道,任何品牌店都做不出的味道。

  据说,政府招商各路本地美食商家,拟在文化节大显身手。

  一条河流的重生,一座古镇的苏醒,是值得用一场盛大仪式来庆祝的。所以,程集古镇,在三月中旬,油菜花绽放之时,举行烂漫文化节。此刻,节前的前奏,已悄然奏响。

  其实,近年来,程集改天换地的动静,早就如摇滚般响起。一班勇敢与情怀并存的镇政府领导团队,与热血的程集人,排除万难,不畏艰辛,疏通几近干涸且臭气熏天的河流,给沿河的居民一家一家做工作,当拆则拆,整改拉通修沿河路。两岸还装了气派的太阳能路灯。

  老长河的整治,对程集人来说,是一件无比幸福美好的大事。如果我的外公还在世,他一定会在河边支起竹桌椅,摆上瓜子花生,加上几碟小菜,与三五戏友一边喝酒,一边唱戏说书,一混一天的。

  老长河是程集古镇的血脉,承载着程集人千年的故事与温情,是时光的见证。千年前,我的祖先就是被这条河流带到这里。他们在河岸砍芦苇建茅屋,开垦种植,繁衍子孙,使这片荒芜的土地如混沌初开,一点点走向光明与繁荣。但毕竟历经千年时光,老长河流着流着,就渐渐变老,浅浅的河水再也流不动了,河床杂木丛生。

  没有流动的河水,就没有古镇风流。幸运的是,它的子民又让它重生了。老长河的重生,使古镇也焕发生机,让这片祖先留下的土地,变得美好而充满希望。这个春天,应该属于老长河流淌的春水,属于古镇青石街,属于我,属于你。我们将在暖阳下,找到心灵的归属。

  暮色降临,倚在魏桥,见薄雾从老长河洇染开来,散在古街的白墙黛瓦上,两岸的太阳能路灯依次亮起,灯光倒影在老长河,无比透亮,仿佛增添了另一个光明的维度。古街的灯笼也亮了。散步的人多起来,有的从古街拐入老长河岸,有的从老长河岸拐入古街,河与街的切换,如此和谐。

  文昌宫梵音袅袅,经声悠扬,如一首古老的歌谣,向天地诉说着人们的智慧与坚强。这声音,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回荡在老长河与古街间,使夜晚显得安宁与神圣,仿佛梦境一般。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